[发明专利]首段压裂通道可控溶蚀开启装置与压裂分段作业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8685.9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锋;陈龙;徐帮才;高云伟;杨洁;何龙;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33/134;E21B17/08;E21B17/10;E21B34/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首段压裂 通道 可控 溶蚀 开启 装置 分段 作业 施工工艺 | ||
1.一种利用首段压裂通道可控溶蚀开启装置的压裂分段作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首段压裂通道可控溶蚀开启装置包括本体(1)、可溶栓(2)、固井胶塞(3);所述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套管母扣螺纹(101),下端设置有套管公扣螺纹(102),所述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扶正棱(103);所述本体(1)通过所述套管母扣螺纹(101)、所述套管公扣螺纹(102)连接在套管管柱中,所述扶正棱(103)内部设置有压裂孔(104),所述可溶栓(2)安装在所述压裂孔(104)中;所述固井胶塞(3)布置在本体(1)下方的腔体内,与固井浮箍(6)接触,所述固井胶塞(3)内设置有溶剂腔(301)和破裂盘(302);所述溶剂腔(301)内充满能够溶解可溶栓(2)的溶液(4);
所述本体(1)外径与套管外径相同,所述本体(1)内径与套管内径相同,所述扶正棱(103)外径与套管扶正器外径相同;所述扶正棱(103)为直棱或螺旋棱;所述可溶栓(2)与所述压裂孔(104)通过锥面配合实现密封,封隔套管内外压力;当所述破裂盘(302)所处环境液体压力小于破裂盘(302)的击穿压力值时,所述破裂盘(302)密封所述溶剂腔(301),阻止溶液(4)流出所述溶剂腔(301);当所述破裂盘(302)所处环境液体压力等于或大于破裂盘(302)的击穿压力值时,造成所述破裂盘(302)破裂,所述溶液(4)流出所述溶剂腔(301)并扩散到套管管柱内,与可溶栓(2)接触,从而实现可溶栓(2)的溶解,压裂孔(104)露出;
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首段压裂通道可控溶蚀开启装置接入套管管柱内,套管母螺纹(101)连接上端套管,套管公螺纹(102)连接下端的固井浮箍(6);
S2、将套管管柱下入到井筒预定位置;
S3、进行常规固井施工,完成固井水泥浆泵注后,使用固井胶塞(3)进行固井碰压,将固井胶塞(3)泵送至所述固井浮箍(6)上端位置;
S4、完成固井施工后,按需求进行后续井筒内干预施工作业;
S5、对套管管柱进行密封性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最高值小于破裂盘(302)的击穿压力值;
S6、完成压裂井口安装,向井筒内打压超过破裂盘(302)的击穿压力值,造成溶液(4)流出溶剂腔(301)并扩散到套管管柱内;与可溶栓(2)接触,从而实现可溶栓(2)的溶解,压裂孔(104)露出;
S7、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井筒密封性压力测试,根据测试压力最高值判断压裂孔(104)是否开启,间隔时间按照可溶栓(2)降解速度计算所得;
S8、压裂孔(104)开启后,按照常规的分段压裂施工程序完成后续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86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前蓄能压裂方法
- 下一篇:基于燃烧起爆致裂的瓦斯抽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