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9061.9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7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重昭;田代邦芳;山内一树;松冈秀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1/02;B62D21/11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车体 构造 | ||
提供一种车辆(1)的前部车体构造,即使悬架外壳配设在相对于发动机隔板(4)向车辆前方分离的位置,也能够提高对于悬架外壳(12)被作用的载荷及副框(14)被作用的载荷的车体刚性。具备左右一对悬架外壳(12),其配设在比发动机隔板(4)更靠前方的期望位置。具备穿过车头罩构件(11)而成为正面观察大致环状的第1环状车体骨架(W1)、穿过悬架外壳(12)而成为正面观察大致环状的第2环状车体骨架(W2)、穿过铰链柱(2)而成为正面观察大致环状的第3环状车体骨架(W3),并且这些骨架通过裙板加强件(8)、前侧框(10)、副框14的侧梁(141)连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前部车体构成有在正面观察时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大致环状的环状车体骨架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例如前悬架减震器经由悬架外壳与车体的骨架部件连结,该前悬架减震器根据路面的凹凸而伸缩,从而抑制车体的上下移动,确保对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一般来说,悬架外壳上容易经由前悬架减震器而作用比较大的载荷,所以如果因经由前悬架减震器作用的载荷而前部车体挠曲变形,则可能会导致操控性下降、以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下降。
在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由左右一对减震器外壳加强部件、发动机隔板上板加强部件、前副框在悬架外壳附近构成正面观察时成为大致环状的环状车体骨架,该左右一对减震器外壳加强部件和与发动机隔板接近地配设的悬架外壳(减震器外壳)一起构成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该发动机隔板上板加强部件和将左右的前立柱的下端连结的风窗前围(发动机隔板上板)一起构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该前副框配设在悬架外壳的车辆下方,由此提高悬架外壳附近的刚性。
根据这样的构成,不仅能够提高对于悬架外壳被作用的载荷的车体刚性,还能够将经由悬架臂作用到副框的载荷经由风窗前围分散传递到车体。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将传递到悬架外壳或副框的振动分散传递到车体。
在此,在发动机隔板和悬架外壳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接近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风窗前围用作连结左右的悬架外壳的闭合截面部件,能够构成正面观察大致环状的环状车体骨架。
但是,悬架外壳相对于发动机隔板向车辆前方分离的情况下,难以将风窗前围用作连结左右的悬架外壳的闭合截面部件风窗前围,可能无法构成能够提高对于作用到悬架外壳的载荷及作用到副框的载荷的车体刚性的车体骨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在悬架外壳配设在相对于发动机隔板向车辆前方分离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于悬架外壳被作用的载荷及副框被作用的载荷的车体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9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