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莫非氏管的带屏蔽保护机制的滴速检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0252.7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9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昂科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莫非氏管 屏蔽线 滴速 开槽 透明导电薄膜 屏蔽保护 上端 静电屏蔽 侧面设置 长度匹配 两端开口 静电 输液管 向内 匹配 透明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莫非氏管的带屏蔽保护机制的滴速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圆筒、屏蔽线,检测圆筒直径大于等于莫非氏管的直径,检测圆筒的长度与莫非氏管的长度匹配,检测圆筒两端开口,检测圆筒的侧面设置有开槽,开槽的宽度大于莫非氏管两端连接的输液管的直径,开槽的长度等于检测圆筒的长度;检测圆筒上端具有向内收紧的弧度,弧度与莫非氏管上端弧度匹配,检测圆筒能够挂在莫非氏管上;检测圆筒为透明检测圆筒,内侧、外侧均镀有透明导电薄膜;检测圆筒与屏蔽线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检测圆筒外镀透明导电薄膜形成静电屏蔽,并采用屏蔽线,进一步防止滴速检测机构受到外部静电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莫非氏管的带屏蔽保护机制的滴速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医院重力式输液器的滴速监控手段一般采用红外式、称重式和电容式三种,但这三种各有一些致命缺点。红外式主要问题是功耗较大、体积较大且较重,需要经常充电,也不方便病人上厕所。称重式由于重力式输液器会受外力影响,因此滴速检测变动幅度较大。电容式重量轻、省电,但会受外部静电的影响,使得电容值检测不可靠,从而影响滴速检测,另外如果采用金属片检测莫非氏管(莫非氏滴管)电容值的变化,会影响医护人员和病人对莫非氏管内液体滴落过程的直观的观察。
公开号为CN109513068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输液滴速控制系统、输液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设置在输液管滴斗上的滴速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设置在输液管上的滴速调节单元、电源,滴速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滴速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电源为系统供电,输液装置包括针头、输液管、插接头、上述的一种输液滴速控制系统,针头和插接头分别安装在输液管两端,输液管上设置有滴斗,针头插入患者静脉,插接头插入输液瓶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装系统、药液正常流下、打开系统、输液滴速自动调控、输液异常报警、输液结束、拆下系统。该发明输液滴速可自动调节,可有效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使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可靠,但是对静电进行屏蔽,且无法对莫非氏管内液体滴落过程进行的直观的观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莫非氏管的带屏蔽保护机制的滴速检测机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莫非氏管的带屏蔽保护机制的滴速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圆筒、屏蔽线,所述检测圆筒直径大于等于莫非氏管的直径,检测圆筒的长度与莫非氏管的长度匹配,所述检测圆筒两端开口,所述检测圆筒的侧面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宽度大于莫非氏管两端连接的输液管的直径,开槽的长度等于检测圆筒的长度;
所述检测圆筒上端具有向内收紧的弧度,所述弧度与莫非氏管上端弧度匹配,所述检测圆筒能够挂在莫非氏管上;
所述检测圆筒为透明检测圆筒,内侧、外侧均镀有透明导电薄膜;
所述检测圆筒与所述屏蔽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槽垂直于检测圆筒端部底面。
优选地,所述检测圆筒内侧的透明导电薄膜在开槽对侧处断开形成两个用于构成电容传感器的透明电极,用于检测莫非氏管内的滴速。
优选地,所述检测圆筒内侧导电薄膜覆盖莫非氏管的上端三分之一区域。
优选地,所述检测圆筒外侧均覆盖有透明导电薄膜,外侧导透明电薄膜能够屏蔽外部干扰。
优选地,所述检测圆筒采用透明镀膜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屏蔽线分别连接检测圆筒内侧的两个透明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检测圆筒外镀透明导电薄膜形成静电屏蔽,并采用屏蔽线,进一步防止滴速检测机构受到外部静电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昂科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昂科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0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