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化氢处理剂评价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0857.6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付云;柴世超;张铜耀;徐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氢 处理 评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氢处理剂评价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硫化氢进气装置,反应装置,检测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和吹扫装置,硫化氢进气装置和吹扫装置连接反应装置进气管,反应装置出气管分别连接检测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反应釜可实现变温调节,充分适应硫化氢处理剂的反应条件和过程;尾气吸收装置设有缓冲瓶,有效避免吸收液倒吸进入反应釜;通过本方案还能实现硫化氢反应气体和吹扫气体简单切换,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增加检测安全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硫化氢处理剂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硫化氢处理剂评价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硫化氢是具有腐臭味的有毒性气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性,因此国家规定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为150mg/m3,硫化氢(H2S)已经成为油气藏伴生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油田都存在硫化氢的污染和危害。硫化氢气体溶于水会形成弱酸,可以和许多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对金属产生氢脆(包括氢鼓泡(HB)和氢致开裂(HC))破坏、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和电化学失重腐蚀,从而造成井下套管的突然断落,井口装置的失灵以及地面仪表的爆破等,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引发井喷失控和重大的着火事故。因此为了保证现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硫化氢气体中毒事件的发生,降低硫化氢对钻具、套管等的腐蚀,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的防治措施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硫化氢的回收处理,目前中国通常采用比较成熟的克劳斯法及吸收氧化法,其中以回收硫为主要技术,但是克劳斯法制硫磺投资大、产出低、运行成本高,先可以采用氢氡化钠液体吸收硫化氢来制取硫化钠。采用硫化氢处理剂处理硫化氢,为了研究硫化氢处理剂效果,可采用评价装置检测硫化氢处理剂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硫化氢处理剂的检测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检测装置过于简陋,玻璃器皿连接密闭性差;导入反应器的硫化氢浓度无法定量;反应过程中无法快速检测剩余硫化氢的浓度;未设置残余硫化氢的处理措施;检测装置产生负压,容易让剩余硫化氢的残余液体回流会反应釜。
硫化氢脱硫药剂评价并没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硫化氢抑制剂的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评判,不好比较各类硫化氢抑制剂的功效。现有专利号为CN107831267A和CN108318550A的专利均公开了硫化氢或硫化氢处理剂的检测评价方法,但是均只简单通过硫化氢减少量体现抑制剂功效,并没有考虑抑制剂使用量,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处理差异,并不能客观准确的体现硫化氢抑制剂的处理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硫化氢处理剂评价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硫化氢处理剂评价装置,包括硫化氢进气装置,反应装置,检测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和吹扫装置,硫化氢进气装置和吹扫装置连接反应装置进气管,反应装置出气管分别连接检测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按顺序连接的缓冲瓶,一级吸收瓶和二级吸收瓶,缓冲瓶为封闭的空瓶,一级吸收瓶为封闭的盛有硫化氢吸收剂的瓶子,二级吸收瓶为敞口瓶或设有尾气出口的盛有硫化氢吸收剂的瓶子。
优选地,硫化氢进气装置和吹扫装置通过进气三通连接反应装置进气管,检测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出气三通连接反应装置出气管。
优选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包裹反应釜的液体隔层,循环器和循环管,循环管将液体隔层和循环器连接形成贯通的环形流动路径;
优选地,循环管连接液体隔层的入口端设置在液体隔层的底部,循环管连接液体隔层出口端设置在液体隔层的顶部。
优选地,硫化氢进气装置为硫化氢气瓶,吹扫装置为空气气瓶,检测装置为气象色谱仪。
优选地,反应装置上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计,反应装置进气管上设有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0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