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1084.3 | 申请日: | 201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0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德成;王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协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7 上海市闵行区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硫化碳 尾气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二硫化碳尾气首先经过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和三级冷凝器逐级冷却,液氮储罐对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进行提供液氮,二硫化碳尾气再进入液氮冷凝器A与上一冷凝周期冻结在换热管表面上的二硫化碳固体物质直接接触,交换热量,二硫化碳固体物质升温被溶化,生成的冷凝液从底部进入到二硫化碳收集罐,而二硫化碳尾气则被预冷到‑30℃,最后进入液氮冷凝器B与液氮间接换热,尾气中的二硫化碳被冷却、冷凝至设定温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的回收方法,CS2的回收率高,综合成本低,节省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硫化碳尾气回收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二硫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在橡胶助剂、粘胶纤维、农药和玻璃纸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二硫化碳在生产、储存和应用中产生大量尾气,该废气高毒、易燃、易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由于二硫化碳的沸点为46.3℃,比重为1.26g/ml, 且不溶于水。所以,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基本采用真空水环方法对尾气进行收集,然后再用-20℃冷冻盐水冷凝+白油吸收+精馏工艺回收。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现有的尾气回收工艺存在如下缺陷:回收工艺复杂、设备投资较大、运行能耗较高,二硫化碳回收率较低,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根据国家对环境污染的大力控制以及国家节能减排的指导方针,目前二硫化碳冷凝法回收工艺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其回收率高,综合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包括:
水环真空泵,用于收集废气;
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水环真空泵连接,对废气进行气液分离;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及三级冷凝器,所述一级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及三级冷凝器进行串联连接,用于对废气进行降温冷凝;
液氮冷凝器,所述液氮冷凝器包括并联的液氮冷凝器A和液氮冷凝器B,所述液氮冷凝器A和液氮冷凝器B均与所述三级冷凝器连接,用于与废气中的二硫化碳进行热量交换;
液氮存储罐,所述液氮存储罐与所述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连接,用于为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提供液氮;
二硫化碳收集罐,所述二硫化碳收集罐与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三级冷凝器、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均进行连接,用于收集废气冷凝液;
空浴式气化器,所述空浴式气化器与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连接,用于处理后的合格废气升温至环境温度,再经过阀组调节压力后,进入氮气管网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液氮存储罐与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的连接管路上均设有液氮调节阀。
一种应用于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的回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干燥废气和储罐废气经过水环真空泵和气液分离器处理,然后进入冷凝器,经过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和三级冷凝器逐级冷却,淬火废气直接进入冷凝器;液氮储罐对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提供液氮,经冷凝器处理后的极大二硫化碳废气首先进入液氮冷凝器A与上一冷凝周期冻结在换热管表面上的二硫化碳固体物质直接接触,交换热量,二硫化碳固体物质升温被溶化,生成的冷凝液从底部进入到二硫化碳收集罐;而二硫化碳废气则被预冷到-30℃,再进入液氮冷凝器B与液氮间接换热,废气中的二硫化碳被冷却、冷凝至设定温度,然后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液氮冷凝器A及液氮冷凝器B冷凝成液体的化学品均自流进二硫化碳收集罐,当液位达到一定高度,需启动外排泵将液体化学品输送到指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协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协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1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