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振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2115.7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3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景志强;陈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筒 外筒 谐振腔装置 焊接固定 环形结构 固定板 底端 固定板底面 环形谐振腔 短路电感 高频能量 理疗设备 射频能量 圆形结构 电场 谐振 支撑杆 电容 底面 顶面 减小 射频 筒套 焊接 送入 开口 隔离 输出 成熟 | ||
本发明属于理疗设备领域,尤其为一种谐振腔装置,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所述中筒套于内筒的外侧,且中筒和内筒之间通过若干个支撑杆固定隔离,所述中筒的外侧套有外筒,所述中筒的顶端和外筒的顶端均与环形结构的第一固定板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内筒的底端和外筒的底端均与环形结构的第二固定板的顶面焊接,所述内筒的顶端与圆形结构的第三固定板底面焊接固定。本发明中,谐振腔装置针对特定频率为40.68MHz的高能射频,通过外筒、中筒和内筒构成环形谐振腔,送入射频能量,同时外筒、中筒和内筒形成开口电容、短路电感,从而产生谐振,高频能量通过内筒和中筒之间的电场进行输出,从而减小设备的损耗,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成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理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谐振腔装置。
背景技术
整个人体是一个生物电场系统,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适当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健身的目的,对人体时有益的。其中应用电磁波波长为10m~1m,频率为30MHz~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超短波的频率很高,不宜采用电感法治疗,多采用电容电极法治疗。电容电极超短波疗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路产生高频电磁波(如:射频频率为40.68MHz),经滤波、放大、耦合检波后再经电容电极辐射输出能量作用于人体。
现有的电容电极超短波疗法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装置在产生高频电磁波时,电容电极辐射出的能量除作用在人体外,还会向空间其他地方辐射,漏射较大,能量的利用率不高,致使整个设备功耗较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谐振腔装置,解决了电容电极辐射出的能量除作用在人体外漏射较大,能量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谐振腔装置,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所述中筒套于内筒的外侧,且中筒和内筒之间通过若干个支撑杆固定隔离,所述中筒的外侧套有外筒,所述中筒的顶端和外筒的顶端均与环形结构的第一固定板的底面焊接固定,所述内筒的底端和外筒的底端均与环形结构的第二固定板的顶面焊接,所述内筒的顶端与圆形结构的第三固定板底面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的一侧布置有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为输入线外导体和输入线内导体,且输入线内导体位于输入线外导体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线外导体的输入端与外筒电连接,所述输入线内导体的输入端穿过外筒且与中筒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靠近顶端处的外侧通过若干个支撑杆与中筒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中筒靠近底端处的内侧通过若干个支撑杆与内筒的外壁连接固定,且支撑杆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和内筒等高,且中筒的高度小于外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中筒和内筒构成开口电容,且中筒和内筒构成开口电容的两极,中筒的顶端和外筒的顶端均与环形结构的第一固定板的底面焊接固定,构成短路电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线外导体与外筒通电,所述输入线内导体与外筒通电后,所述中筒和内筒之间产生电场,且电场的方向由内筒指向中筒。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谐振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从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2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