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的组合物以及太阳能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2746.9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3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朴相熙;李智先;曺诚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B1/16;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形成 太阳能电池 电极 组合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纳米纹理化衬底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用组合物、由其形成的电极以及包括所述电极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组合物包含导电粉、玻璃料以及有机载体,其中当在曲线图中绘制粒度分布曲线使所述导电粉的粒度位于x轴上且具有对应直径的导电粉颗粒的分数位于y轴上时,所述导电粉满足如说明书中所定义的方程式1、方程式2及方程式3。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主张在2018年10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124003号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纳米纹理化衬底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用组合物、由其形成的电极以及包括所述电极的太阳能电池。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包括纳米纹理化衬底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用组合物、由其形成的电极以及包括所述电极的太阳能电池,所述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且可减小接触电阻,从而在抑制衬底的反射率增大的同时改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利用将日光的光子转换成电力的PN结(PN junction)的光生伏打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来产生电力。在太阳能电池中,分别在具有PN结的半导体晶片或衬底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形成前电极及后电极。然后,由进入半导体晶片的日光诱发PN结处的光生伏打效应,且通过PN结处的光生伏打效应而产生的电子通过电极向外部提供电流。通过施加、图案化及烘烤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膏组合物而在晶片上形成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为了改善太阳能电池效率,已提议了一种在太阳能电池的硅衬底的正面和/或背面上形成抗反射膜的方法。然而,尽管此方法因抗反射膜的存在而具有减少入射日光的反射的优点,但所述方法并未考虑所述抗反射膜与接触所述衬底的电极之间的关系,且因此在改善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存在限制。具体来说,随着纹理化硅衬底近期的发展,需要一种适用于此种纹理化硅衬底中的太阳能电池电极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公开于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第2015-144162号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能够减小与纳米纹理化衬底的接触电阻,从而改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在纳米纹理化衬底上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且可使太阳能电池的反射率的增加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包括纳米纹理化衬底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用组合物包含导电粉、玻璃料以及有机载体,其中当在曲线图中绘制粒度分布曲线使所述导电粉的粒径位于x轴上且具有对应直径的导电粉颗粒的分数位于y轴上时,所述导电粉满足方程式1、方程式2及方程式3。
[方程式1]
5%≤(S2/S1)×100≤65%
[方程式2]
1%≤(S3/S1)×100≤55%
[方程式3]
0.4%≤(S4/S1)×100≤45%
其中S1是被所述粒度分布曲线及所述x轴包围的总面积,S2是在大于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微米的粒径范围内被所述粒度分布曲线及所述x轴包围的面积,S3是在大于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7微米的粒径范围内被所述粒度分布曲线及所述x轴包围的面积,且S4是在大于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3微米的粒径范围内被所述粒度分布曲线及所述x轴包围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电极是由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电极用组合物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由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电极用组合物形成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2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虚拟现实输入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连接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