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性能优异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3642.X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治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蓝声学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08 | 分类号: | C04B26/08;H01L4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赵爱蓉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性能 优异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涉及0‑3型压电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压电性能优异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45份的平均粒径3um的锆钛酸铅(PZT)陶瓷颗粒、40~50份的平均粒径38um的聚偏氟乙烯(PVDF)粉、5~10份的微米级的导电金属粉;上述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通过球磨混合的方法使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再将分散均匀的复合体系在温度为200℃、压力为150MPa的钢制模具中保持热压,得到0‑3型压电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现有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在不引入低介电层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时,压电陶瓷颗粒易发生团聚、无法在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0-3型压电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电性能优异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压电材料是实现机械能(包括声能)与电能之间转换的重要功能材料,其特别是在信息的检测、转换、处理和储存等传感器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压电复合材料是将压电陶瓷和其他基体材料按一定的连通方式复合而成的一类新型压电功能材料,其中,0-3型压电复合材料表示压电陶瓷颗粒(0维)均匀分布在3维连通的聚合物中形成的复合体系。而0-3型压电复合材料以成型加工容易(只需将压电陶瓷粉末和聚合物混合在一起,通过聚合物加工方法就可以得到成品)、柔韧性好、容易制得大面积传感器、综合压电性能好等优点而倍受青睐。
要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关键是复合材料的极化。诸多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制约着压电复合材料的充分极化。因此,在设计和制备压电复合材料时总是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0-3型压电复合材料材料的压电性能与分散问题。通常情况下,要使压电陶瓷颗粒能在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因为均匀分散的压电陶瓷颗粒能以单个颗粒的形式存在于聚合物基体中,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和介电耦合,形成压电性能很好的体系。而事实上,用一般成型工艺(如热压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中压电陶瓷颗粒总是存在团聚的现象。对压电陶瓷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引入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可以解决陶瓷颗粒的团聚问题;但在压电陶瓷颗粒和聚合物界面引入低介电层不利于复合材料极化。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原位复合技术在聚合物基体中直接生成压电陶瓷颗粒,可以得到分散均匀的复合材料体系,但这种体系中的压电陶瓷颗粒体积含量很低,压电性能也不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电性能优异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解决了目前现有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在不引入低介电层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时,压电陶瓷颗粒易发生团聚、无法在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电性能优异的0-3型压电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45份的平均粒径3um的锆钛酸铅(PZT)陶瓷颗粒、40~50份的平均粒径38um的聚偏氟乙烯(PVDF)粉、5~10份的微米级的导电金属粉;
上述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通过球磨混合的方法使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再将分散均匀的复合体系在温度为200℃、压力为150MPa的钢制模具中保持热压,得到0-3型压电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电金属粉为平均粒径38um的微米铜(Cu)粉。
优选的,所述导电金属粉为平均粒径38um的微米铝(Al)粉。
优选的,所述导电金属粉为平均粒径38um的微米银(Ag)粉。
(三)有益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蓝声学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蓝声学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3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