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5146.8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4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蓝文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23/04 | 分类号: | F04B23/04;F04B53/10;F04B53/16 |
代理公司: | 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止阀 泵单元 冷却液体 泵腔室 接头组 第二密封件 出水口处 散热单元 散热效率 水冷模块 泵结构 出水口 管体组 密封件 水冷 装设 流出 毁坏 阻挡 运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包括一第一泵单元、一第一逆止阀、一第二泵单元、一第二逆止阀、一第一接头组、一第二接头组、一管体组及一散热单元,通过前述第一、二逆止阀分别装设于一第一出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处的设计,当其中任一的泵单元毁坏不能运作而无法流出冷却液体时,通过该第一逆止阀(或第二逆止阀)内部的一第一密封件(或一第二密封件)阻挡所述冷却液体回流至第一泵单元的第一泵腔室(或第二泵单元的第二泵腔室),进以达到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且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尤指一种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及其水冷模块。
背景技术
现行的电脑或电子产业中,大量运用各种处理晶片,如:中央处理器及绘图晶片,或是其他如南北桥处理晶片等,随着集成密度越来越高,且运作频率越来越快,相对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也随之增高,也称的为发热元件。由于这些发热元件在运作温度太高时会导致运作不正常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发生烧毁的情况,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热量,市面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散热装置,其系紧密贴设于这些发热元件的溢热表面,从而利用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协助其散热,以保持这些发热元件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运作。
一般最常见的散热装置系利用易导热金属(如:铝或铜等)经各种加工而制得,其由一底座、复数个散热鳍片及一散热风扇所构成,利用该底座紧密接触该发热元件后,将热能直接传导至这些散热鳍片,并利用其表面与外界空气产生热对流,进而将热能散逸至外界,或有结合一热导管而加强散热效果的,该热导管系于一封闭管体内填充有呈液态的一散热介质,该散热介质的主要成分为水,其余则是能增加液体热传输能力的特殊成分所构成。该热导管的一端是蒸发端而与该发热元件相接触,供以吸收其热量而使该散热介质吸热后蒸发成气态,并移动至该热导管另一端的冷凝端驱散热量,使的形成一个封闭的散热循环行程,且可利用该散热介质一次带走大量的热量,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另外,还有单纯利用液体循环散热的水冷散热模块,系利用一循环泵带动比热大且可吸热的一冷却液体(通常为水),其流经该发热元件时可同时吸附热量,并利用该冷却液体的流动将热量带离该发热元件,而于行经的管路间或储水槽内排放热量,以达到驱散热量的目的;然而,为了达到能增加散热效率,有业界会将水冷散热模块利用上下堆迭泵的方式来进行散热,其系将各泵内的冷却液体汇集的后再通过管体流出,如此不断地进行冷却液体循环散热方式,然而,此装设方式若其中一个泵毁坏时,因泵的毁坏而无法驱动内部冷却液体流动,此时内部冷却液体会造成回流问题,无法顺畅地进行液体循环散热而导致散热效率更差。
发明内容
如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冷却液体回流的水冷模块。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的水冷模块。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逆止阀的水冷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一泵腔室的一第一泵壳体,该第一泵壳体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该第一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
一第一逆止阀,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二泵单元,具有形成一第二泵腔室的一第二泵壳体,该第二泵壳体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该第二泵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
一第二逆止阀,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应连接;
一第一接头组,具有一第一进水部、一第二进水部及一第一出水部,该第一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一逆止阀,该第二进水部对应连接该第二逆止阀;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5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