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会话协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6923.0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4 | 分类号: | H04L67/14;H04L67/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董艳芳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会话 协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会话协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会话协商方法包括: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会话协商报文,所述第一会话协商报文携带有第一轮询时间参数,所述第一轮询时间参数包括所述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本次轮询开始的时间绝对值和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在确定满足预设规则时,修改自身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为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并根据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本次轮询开始的时间绝对值和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确定自身设备下一次的轮询开始时间,以使本端设备的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与对端设备的地址族信息相同。本申请能够在解决在轮询周期不同步的情况下会话无法建立的问题,实现正常建立会话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会话协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上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因特网协议版本4)地址资源逐步耗尽,IPv4网络迁移到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因特网协议版本6)网络迫在眉睫,在迁移的过程中骨干网络中存在着双栈环境,各个协议都提供了一定的过渡技术来帮助网络平滑迁移。例如,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提供了一种过渡技术,涉及到网络中同时存在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时,LDP双栈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由轮询定时器控制,以创建会话,但是在通过轮询定时器控制来创建会话时,会由于轮询周期不同步导致会话无法建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协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在轮询周期不同步的情况下会话无法建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话协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会话协商报文,所述第一会话协商报文携带有第一轮询时间参数,所述第一轮询时间参数包括所述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本次轮询开始的时间绝对值和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在确定满足预设规则时,修改自身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为所述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并根据所述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所述本次轮询开始的时间绝对值和所述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确定自身设备下一次的轮询开始时间,以使所述本端设备的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与所述对端设备的地址族信息相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接收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会话协商报文,以使在确定本端设备满足预设规则时,修改自身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为所述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并根据所述对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所述本次轮询开始的时间绝对值和所述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确定自身设备下一次的轮询开始时间,从而使本端设备的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与所述对端设备的地址族信息相同,进而使得本端设备与对端设备的会话可以正常建立。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会话协商报文,所述第二会话协商报文用于在所述本端设备确定在不满足预设规则时,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会话协商报文调整自身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为所述本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并确定自身设备下一次轮询的开始时间,以使所述对端设备的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与所述本端设备的地址族信息相同,所述第二会话协商报文携带有第二轮询时间参数,所述第二轮询时间参数包括所述本端设备的轮询周期时间、本次轮询开始的时间绝对值和下一次轮询的地址族信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本端设备不满足预设规则时,对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二会话协商报文来调整自身的轮询定时器本轮的轮询时间,从而使对端设备与本端设备轮询的地址族信息相同,进而使得本端设备与对端设备的会话可以正常建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6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