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再生水处理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7653.5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7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荣;张士锋;李俊俊;沈立强;计根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61/02;B01D69/10;B01D69/1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再生 水处理 滤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半透膜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再生水处理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多元酰氯加入油相溶剂乙基环己烷中,配制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为0.1‑0.2%;将多元胺和水溶性添加剂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水相溶液,水相溶液中多元胺的质量浓度为0.2‑0.4%,水溶性添加剂的质量浓度为0.05‑2%;将支撑基膜上分别与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进行接触反应,得到预处理膜片;将预处理膜片清洗、在甘油中浸泡并干燥后得到纳滤膜。本发明在水相溶液中添加水溶性添加剂,易形成孔径大、自由体积高的聚酰胺功能层,在保证纳滤膜对有机物聚乙二醇的截留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水通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透膜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再生水处理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滤膜是80年代末期问世的一种新型分离半透膜,其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为200-2000Da,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纳滤膜分离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分离,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能有效的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和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00的小分子,而使一大部分一价无机盐透过,可分离同类氨基酸与蛋白质,实现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且成本比传统工艺低。
虽然纳滤半透膜在水处理领域有种种优势,包括在地下水除硬度、地表水除有机物、色度、有机、无机液体分离、浓缩,染料提纯、浓缩、脱盐,天然药物分离、浓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市场上各厂家的纳滤膜半透膜普遍水通量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水通量衰减严重。针对这种现象,还需开发一种新的高通量纳滤膜。不少研究者在制备高通量纳滤膜的过程中,通过在水油相中添加助剂或纳米颗粒来增加膜面的亲水性及膜的有效面积,从而实现通量的提升,同时提高了膜的抗菌性能。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含六氟异丙醇基团的膜功能单体及其纳滤膜制备方法”,其公告号CN102527265B,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类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双苯胺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加入水相中,通过界面聚合得到含氟纳滤膜,所制备的纳滤半透膜对二价盐离子有很好的截留效果以及较高的通量,同时对游离氯有很强的耐受性。
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抗菌复合纳滤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公告号CN106621850A,首先制备凹凸棒土-纳米银复合无机粉末,将其混入油相溶液中,从而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出包含凹凸棒土-纳米银复合无机粉末的聚酰胺纳滤膜,依据该发明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纳滤膜,通量、截留率高以及抗菌性能较好。
但是上述研究者的一些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缺陷,即无法使纳滤膜达到很高的水通量,提升幅度小,增加了成本与处理工艺难度,同时由于反应中引入的其他小分子的副反应,导致生成较疏松的脱盐层,脱盐层致密度降低使得膜的分子截留下降明显,因此带来的膜性能提升效果并不显著。无法满足实际长期、稳定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纳滤膜水通量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水通量衰减严重,通过在水油相中添加助剂或纳米颗粒来实现通量的提升时,提升幅度小,增加了成本与处理工艺难度,并会引入的其他小分子的副反应,导致生成较疏松的脱盐层,脱盐层致密度降低使得膜的分子截留率下降明显,无法满足实际长期、稳定的生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再生水处理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水相溶液中加入水溶性添加剂,制得的纳滤膜兼具高的有机物截留率和水通量,在再生水处理和高品质饮用供水领域有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再生水处理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油相溶液:将多元酰氯加入油相溶剂乙基环己烷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油相溶液,所述油相溶液中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为0.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7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离子布植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