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速水射流破冰实验的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7721.8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倪宝玉;袁广宇;武奇刚;李欣昂;狄少丞;鞠磊;鲁阳;薛彦卓;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板 高速水射流 水射流 实验装置 高速摄影仪 边界条件 海洋工程 扩展模式 力学特性 实验领域 耦合作用 冰面 环向 破冰 破口 分析 船舶 填补 | ||
本发明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水射流破冰实验的实验装置。本发明填补了现有高速水射流实验装置的空白,可分析不同参数对于高速水射流与冰面耦合作用过程中冰板毁伤特性的影响,如水射流冲击速度,水射流直径,冰板形状尺寸,冰板的边界条件等。本发明可以通过高速摄影仪分析水射流冲击冰板过程中,冰板的破坏机理和力学特性,如裂纹的生成方向与扩展模式,冰板的径向和环向裂纹,冰板的破口程度和分离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水射流破冰实验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冰的力学变形机理以及它与结构相互作用力问题的研究是力学领域内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寒冷地带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北极航道的顺利开通,新型高效的破冰方式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
极地航行以及疏通河道,清理冰凌过程中,目前较为主流的破冰方式包括爆炸破冰,机械破冰等,爆炸式破冰主要依靠人工在水面及水下投掷炸药包或炸药包群对于冰面进行爆破,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机械式破冰主要通过机械切割,破冰船冲撞,挤压方法进行破冰,破冰效率较低对于船体本身的结构要求较高。
水射流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超高压水射流钻井、钢材除锈、水力喷射分段压裂、高速水射流清洗等多种实际工况,在极地航行以及河流破冰过程中,水资源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并且安全环保。高速水射流产生瞬间形成的冲击波作用于冰面可以引起冰板的变形和破坏,并且水射流可以直接冲击冰面对冰面造成弯曲破坏,水射流形成的滞后流还可以对碎冰进行清理和二次破损。由此可见,水射流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破冰方式,对于水射流破冰技术和破坏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在现有对高压水射流的应用领域中,尚未出现采用高速水射流装置进行与冰面的耦合作用的研究,以申请号为201710461411.4的发明专利“一种纺织设备用高速水射流清洗装置及使用方法”为例,主要研究高速水射流对结构和材料的清洗作用,类似的作用还有采用高速水射流装置进行钢板除锈,打磨等。另外以申请号为201810025007.3的发明专利“基于高速水射流技术的盐岩底层钻井和开槽方法”为例,主要研究高速水射流对于岩石结构的作用,应用领域为岩石煤矿开采和工程钻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进行高速水射流和冰板耦合作用下冰板的力学特性和毁伤机理分析,同时可以分析冲击过程中冰面受力的大小,在不同参数(水射流冲击速度,水射流直径,冰板形状尺寸,冰板边界等)情况下冰面出现弯曲或者剪切破坏时冰面的破损以及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情况的一种用于高速水射流破冰实验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内部,两侧设有定位夹,定位夹之间夹持有冰板;所述的冰板上方设有高速水射流装置的枪头。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所述的箱体内的底部铺设有缓冲材料。
还包括高速摄影仪和光电门;所述的光电门设置高速水射流装置的枪头与冰板之间;所述的箱体上方设有镜子,箱体周围设有光源;所述的高速摄影仪设置在可通过镜子观测高速水喷射在冰板上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填补了现有高速水射流实验装置的空白,可分析不同参数对于高速水射流与冰面耦合作用过程中冰板毁伤特性的影响,如水射流冲击速度,水射流直径,冰板形状尺寸,冰板的边界条件等。本发明可以通过高速摄影仪分析水射流冲击冰板过程中,冰板的破坏机理和力学特性,如裂纹的生成方向与扩展模式,冰板的径向和环向裂纹,冰板的破口程度和分离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7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气定量富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间接拉伸强度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