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构承载结构全生命周期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7826.3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6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史晨锦;曾建新;吕祥锋;王江涛;田琦;潘大飞;周宏源;黄景琦;刘力源;王涛;周毅;杨晓辉;张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08;H04L29/08;H04W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结构 生命周期 远程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共构承载结构全生命周期远程监控系统,包括静响应监测装置、动响应监测装置、数据转换‑无线传输装置和云平台,静响应监测装置、动响应监测装置通过数据转换‑无线传输装置与云平台通讯连接;静响应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建设期以及运营期的共构承载结构的静响应参数;动响应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建设期与运营期共构承载结构的动响应参数;云平台依据静响应参数和动响应参数对共构承载结构的全生命周期性能进行时效评估、决策和控制。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静响应监测装置和动响应监测装置,可实现共构承载结构建设与运营周期结构静/动耦合响应指标的实时监测,而配合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可有效的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共构承载结构远程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构承载结构全生命周期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节约城市空间,多形式的共构承载结构不断涌现,如:高架快速道路与地下建筑共构,工程高架桥分别与地铁隧道、地下街或地下停车场共构,高架桥与铁路隧道、地下停车场共构等。共构承载结构由于其诸多优势被广泛使用,但其特殊的结构形式也给结构监测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全生命周期的静动耦合指标监测,至今尚未形成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由于缺少静动耦合沉降、变形、挠度等关键指标,导致共构承载结构的建设期施工效果评估及运营期安全性-适用性评估工作迟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共构承载结构长远发展,同时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有待于解决。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构承载结构全生命周期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共构承载结构全生命周期的监测无法及时得到相关评估报告,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共构承载结构全生命周期远程监控系统,包括静响应监测装置、动响应监测装置、数据转换-无线传输装置和云平台,所述静响应监测装置、所述动响应监测装置通过所述数据转换-无线传输装置与所述云平台通讯连接;
所述静响应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建设期以及运营期的共构承载结构的静响应参数;
所述动响应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建设期与运营期共构承载结构的动响应参数;
所述云平台依据所述静响应参数和所述动响应参数对所述共构承载结构的全生命周期性能进行时效评估、决策和控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静响应监测装置包括用于获取所述静响应参数的静响应传感器,以及用于收集所述静响应传感器所获取监测数据的第一信息采集终端并输出静响应电信号;所述静响应参数包括所述共构承载结构的耦合沉降参数、变形参数、和倾斜参数。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响应监测装置包括用于获取所述动响应参数的动响应传感器,以及用于收集所述动响应传感器所获取监测数据的第二信息采集终端并输出动响应电信号;所述动响应参数包括所述共构承载结构的关键部位的动挠度信息、振动位移幅值信息、频率信息和振型信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数据转换-传输装置包括转换单元和无线传输装置,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共构承载结构的所述静响应电信号和所述动响应电信号转换成静动耦合响应数字信号;所述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静动耦合响应数字信号无线传输至所述云平台。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响应传感器至少包括激光器、PSD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静响应传感器包括沉降采集终端、倾斜采集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7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