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离子脱除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7837.1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磁悬浮润滑油(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413 江苏省苏州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添加剂 润滑油溶液 加热升温 氯离子 上层 脱除 抽取 溶解 无机盐 氯离子溶液 直流电处理 工艺步骤 加温加压 搅拌反应 反应釜 分水剂 复合物 络合剂 有机盐 热解 去除 下层 金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离子脱除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向润滑油中加入氯离子溶液,加热升温至35‑40℃,并搅拌反应15‑20min,再添加分水剂,然后直流电处理将润滑油溶液分离成上层润滑油溶液和下层水溶液;S2:抽取上层的溶液,并将溶液加入到反应釜进行加温加压,将润滑油中的添加剂热解;S3: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加热升温至80‑120℃,搅拌20‑25min,搅拌过程中边搅拌边上升,使润滑油中溶解的有机盐转变为不溶解的无机盐,静置4‑8h;S4:抽取上层溶液,即为脱除了添加剂的润滑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有效去除润滑油中的深色复合物和金属,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氯离子脱除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每年消耗润滑油600-800多万吨以上。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润滑油消费量的增长,车辆及设备等每年换下来的废油量猛增。如果将这些废润滑油丢弃,必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而且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能源供求矛盾突出,所以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是我国环保与节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或运转,产生铁锈,金属磨耗粉,灰粉等不完全燃烧的杂质,以及自身发生变质,生成了有机酸胶质,沥青状物质,使润滑油变色。润滑油再利用前,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对润滑油进行脱色处理。但目前的脱色工艺要么脱色率低;要么工艺过程复杂、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氯离子脱除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方法,有效去除润滑油中的深色复合物和金属,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氯离子脱除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向润滑油中加入氯离子溶液,加热升温至35-40℃,并搅拌反应15-20min,再添加分水剂,然后直流电处理将润滑油溶液分离成上层润滑油溶液和下层水溶液;
S2:抽取上层的溶液,并将溶液加入到反应釜进行加温加压,将润滑油中的添加剂热解;
S3: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加热升温至80-120℃,搅拌20-25min,搅拌过程中边搅拌边上升,使润滑油中溶解的有机盐转变为不溶解的无机盐,静置4-8h;
S4:抽取上层溶液,即为脱除了添加剂的润滑油。
进一步的说,在步骤S1中添加的分水剂包括醚类分水剂、酰胺类分水剂、胺类分水剂和脂类分水剂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说,在步骤S1中直流电处理条件为:直流电场强度为200-250V/cm,处理温度为60-80℃,直流电处理时间为10-20min。
进一步的说,在步骤S3中添加的络合剂包括硫酸盐类络合剂、酰胺类络合剂和磷酸盐类络合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说,在步骤S3中添加的络合剂与步骤S1中润滑油的质量比为0.5-3.0:100。
进一步的说,还包括将S1中的下层水溶液进行膜处理得到回收水与油泥。
进一步的说,在步骤S1中的氯离子溶液为氯化铵溶液或聚合氯化铝溶液。
进一步的说,在步骤S2中,反应釜中的反应温度为200-280℃,反应压力为0.5-2MPa,反应时间为0.2-5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本发明通过加入氯化铵溶液或聚合氯化铝溶液,其通过边反应边吸附能够有效去除润滑油中的深色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磁悬浮润滑油(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磁悬浮润滑油(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7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