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开型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8621.7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福井直行;小泽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B60N2/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开 装置 | ||
利用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抑制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两扇门间产生晃动,在对任一扇门的按压关闭操作时使未按压的另一扇门的关闭动作容易追随一扇门的关闭动作。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箱主体;第1及第2门;开闭机构,使第1及第2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锁止机构,将第1及第2门锁止为关闭状态;预紧部件,在基于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将第1及第2门向打开方向预紧;以及支撑部件,将预紧部件的预紧力传递至第1及第2门。支撑部件具有:第1支撑部,对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以及第2及第3支撑部,它们在第1门、第2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第1门、第2门抵接,在基于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第1门、第2门进行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开型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使两扇门对开的对开型盖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箱主体、两扇门、开闭机构以及锁止机构。两扇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箱主体的上部开口覆盖,并且在由使用者在关闭状态下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对开。开闭机构是使得两扇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机构。开闭机构通过使用者对按钮、杆等打开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拉伸操作等使两扇门联动地进行打开动作。另外,开闭机构通过使用者对任一扇门的按压关闭操作使两扇门联动地进行关闭动作。在使两扇门进行关闭动作直至规定锁止位置为止的情况下,锁止机构将两扇门锁止为关闭状态。
开闭机构具有如下部件等:铰接部件,其安装于每扇门,将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箱主体;臂部件,其一端部与各门的铰接部件连结;以及齿轮,其设置于臂部件的另一端,且与其他臂部件啮合。另外,开闭机构具有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在对打开操作部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将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锁止机构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箱主体且使得爪部能够卡挂于门的卡挂槽的摆动部件。摆动部件在对打开操作部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摆动以将爪部相对于门的卡挂槽的卡挂解除。如果摆动部件的爪部相对于门的卡挂槽的卡挂被解除,则利用弹簧部件的预紧力将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
并且,专利文献1中介绍的对开型盖装置在搭载于车辆时通常配置于乘员的侧方。考虑到配置于乘员的侧方,有时这种对开型盖装置的盖(即上述门)在关闭位置处用作乘员的扶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7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提出了各种对开型盖装置并实现了实用化。而且,对于对开型盖装置期望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开型盖装置的功能的提高。
本发明是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箱主体,其具有设置有开口的收容部;第1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开口的一侧覆盖;第2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覆盖;开闭机构,其使得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锁止机构,在使得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进行关闭动作直至规定锁止位置为止的情况下,所述锁止机构将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锁止为关闭状态;支撑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箱主体能够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以及预紧部件,其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箱主体且另一端部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件,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产生经由所述支撑部件而将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的预紧力,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第1支撑部,其对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第2支撑部,其在所述第1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所述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所述第1门抵接,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所述第1门进行支撑;以及第3支撑部,其在所述第2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所述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所述第2门抵接,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所述第2门进行支撑。
下面,有时将该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称为第1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
或者,本发明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
箱,其具有开口朝向上方的内部空间;
2个盖,它们具有盖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盖主体部实现了一体化且枢轴支撑于所述箱的枢轴支撑轴,所述2个盖对所述箱的所述开口进行开闭;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极紫外光光罩用的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