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68717.3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邹永攀;袁宝劼;伍楷舜;林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12;G01N29/4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高丽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学 现象 固体 材料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带有麦克风的移动设备静置在待测固体靠近中心的位置上,麦克风对准待敲击的方向;
步骤2、启动麦克风,并在距离麦克风L1处开始敲击待测材料,再从第一个敲击点开始沿直线每隔距离L2敲击待测材料,每敲击1次,获取1个音频信号进行存储,其中,L1、L2的单位为cm;
步骤3、对所有音频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处理;
步骤4、计算同一个声音高频部分信号与低频部分信号之间的到达时间差,建立各频率部分的到达时间差的数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求出固体材料的特征斜率,其中,高频范围为18KHZ-24KHZ,低频范围为1HZ-3KHZ;
步骤5、计算出的固体材料的特征斜率与云端数据库中存储的数值进行对比,得出待测固体的材料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步骤2-1、启动麦克风,根据提示创建音频文件存储路径,控制元件同时启动所用移动设备的陀螺仪创建相应的数据存储路径,并准备开始记录;
步骤2-2、将距离麦克风L1的位置设定为第一个敲击点,从第一个敲击点沿直线每隔L2的距离设定一个敲击点,共设定X个敲击点其中,X≥3;
步骤2-3、依次从第一个敲击点开始,使用同一个物体在每个敲击点对待测材料敲击一次,每次敲击将依次存储为一个独立音频文件;
步骤2-4、将距离信息L1、L2以及敲击物信息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1、依次将存储的音频信号做短时傅里叶变换,通过其时频分布,查看噪音信息,再将原信号做降噪滤波处理;
步骤3-2、对滤波后的信号利用窗口切割出有效信号片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到达时间差的数学模型如下:
ΔTA(fH,fL)=D·I(fH,fL)+U(fH,fL),其中,D为敲击点到麦克风的距离,I(fH,fL)为固体材料的唯一表征,U(fH,fL)为计算误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到达时间差的计算方法如下:
高频部分的到达时间与低频信号的到达时间TA(fiL)之间的差值,其中,
其中,
为第j个高频频率,j为将范围内的连续频率以1KHZ为计量单位进行分割的计数值;为时频变换计算出的t时刻高频频率的累计能量,为在频率处有最高累计WVD量级的值,NG为减小噪音对结果影响设置的离散间隔;fiL为第i个低频频率,FBi(t)为是经过以第i个低频频率值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的子带信号,TiU为检测到的第i个声音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材料的特征斜率根据如下方法获取:
根据到达时间差的数学模型,利用多个敲击点到麦克风之间的不同距离D、每个敲击点的到达时间差值拟合出直线,所得直线的斜率为待测材料的特征斜率,即为该待测固体材料种类的唯一表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配有麦克风的移动设备静置在固体材料靠近中心的地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声学频散现象的固体材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687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二次衬砌补充注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裂缝修补质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