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1999.2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9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子昂 |
主分类号: | B61K1/00 | 分类号: | B61K1/00;B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拉沃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郜文刚 |
地址: | 4332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车 主轨道 车头 闭合轨道 连接轨道 停车轨道 高铁 进站 不停车系统 车厢 高铁列车 站台 拖动 电动轨道 电气车钩 铁路岔道 铁路道岔 运输效率 交接处 转撤机 轨道 停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包括主轨道、停车轨道、连接轨道、轨道车轨道、高铁列车、站台和轨道车,所述主轨道、停车轨道、轨道车轨道通过所述连接轨道连接形成“凹”形闭合轨道,所述连接轨道与所述主轨道以及所述停车轨道的交接处设有铁路岔道,所述铁路道岔处设有电动轨道转撤机;所述轨道车拖动车厢在所述“凹”形闭合轨道上运行,所述站台位于“凹”形闭合轨道远离所述主轨道的一侧,所述高铁列车包括前车头、后车头以及若干个车厢,所述前车头、车厢、后车头依次通过全自动电气车钩连接。本发明使得高铁进站时无需停车,节省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高铁进站后再启动,需要等到站乘客下车、出发旅客上车结束后才能开始启动,导致每个站点就需要耽误约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十个高铁站就要五十分钟,非常耽误时间,影响高铁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解决高铁进站停车后再启动耽误时间、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包括主轨道、停车轨道、连接轨道、轨道车轨道、多辆高铁列车、站台和轨道车,所述主轨道、停车轨道、轨道车轨道通过所述连接轨道连接形成“凹”形闭合轨道,所述连接轨道与所述主轨道以及所述停车轨道的交接处设有铁路岔道,所述铁路道岔处设有电动轨道转撤机;所述轨道车拖动车厢在所述“凹”形闭合轨道上运行,所述站台位于“凹”形闭合轨道远离所述主轨道的一侧,多个所述高铁列车之间通过全自动电气车钩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高铁列车包括车头、车尾以及若干个车厢,所述车尾的正面设置有后车通行门,且所述后车通行门与所述车尾的顶部铰接形成下悬式车门;还包括动力装置、控制装置、设置在尾部所述车厢处的可伸缩厢体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车尾处的可伸缩平板通道、对接器、光电测距传感器;所述对接器用于对前列所述机车车辆单元的车尾与后列所述机车车辆单元的车头实现对接操作或是拆卸操作;所述可伸缩厢体装置用于对前列所述机车车辆单元的车尾装置与后列所述机车车辆单元的车头装置实现厢体密封操作;所述可伸缩平板通道用于从前列所述机车车辆单元的车尾装置至后列所述机车车辆单元的车头装置实现通道连通操作。
优选地,所述主轨道以及所述停车轨道均为多条。
优选地,还包括设在铁路岔道旁的指示灯,所述轨道车、指示灯以及电动轨道转撤机均与铁路调度系统控制连接,所述轨道车通过所述全自动电气车钩与所述车厢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高铁进站时无需停车,节省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的运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中的高铁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系统中的两个高铁正处于完全通行状态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轨道,2-停车轨道,3-连接轨道,4-轨道车轨道,5-高铁列车,6-站台,7-轨道车,8-铁路岔道,51-车头,52-车尾,53-车厢,54-后车通行门,55-电动液压杆,56-可伸缩厢体装置,57-可伸缩平板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子昂,未经刘子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1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