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眼底相机拍照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2120.6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6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姜泓羊;于雷;张冬冬;代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T7/00;H04N5/232;H04N17/00;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 | 陈佳妹;贾满意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眼底 相机 拍照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持眼底相机拍照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当前待拍摄的眼别进行近红外图像实时预览,获取相应的近红外图像;对近红外图像进行眼底结构判断,在判断出近红外图像为眼底影像时,对近红外图像中的视盘进行识别定位,获取视盘位置;基于获取到的视盘位置,对近红外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得到图像质量评估结果;在图像质量评估结果满足自动拍照条件时,生成自动拍照信号,依据自动拍照信号触发自动拍照;其中,自动拍照条件包括近红外图像的曝光度和光照均匀度在预设范围内,且近红外图像的清晰度值满足预设清晰度指标。通过对近红外图像进行识别、判断,达到预设的标准后发送自动拍照信号,提高了实时性及所拍摄的眼底图像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眼底相机拍照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医疗器械公司研发了各种样式的免散瞳彩色手持眼底相机,其相机体型较小、便于携带、拍照操作简单易行,但图像成像质量相比台式眼底相机仍具有一定差距。影响成像质量低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拍摄环境、被拍摄者、拍摄技师以及相机本身。需要技师根据实时显示的近红外影像来选择拍照时机,手动按下拍照按钮,最终完成拍照。而这一过程中由于人的不确定因素,会增加拍摄出低质量眼底图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手持眼底相机拍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当前待拍摄的眼别进行近红外图像实时预览,获取相应的近红外图像;
对所述近红外图像进行眼底结构判断,在判断出所述近红外图像为眼底影像时,对所述近红外图像中的视盘进行识别定位,获取视盘位置;
基于获取到的所述视盘位置,对所述近红外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得到图像质量评估结果;
在所述图像质量评估结果满足自动拍照条件时,生成自动拍照信号,依据所述自动拍照信号触发自动拍照;
其中,所述自动拍照条件包括所述近红外图像的曝光度和光照均匀度在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近红外图像的清晰度值满足预设清晰度指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对所述近红外图像进行眼底结构判断包括:
采用图像识别网络模型对所述近红外图像进行识别判断;
其中,所述图像识别网络模型的网络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和判别层;
所述卷积层中的卷积核小于或等于3×3;
所述图像识别网络模型的网络深度小于或等于6层。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判断出所述近红外图像为眼底影像时,对所述近红外图像中的视盘进行识别定位,获取视盘位置,包括:
采用预设个数的视盘模板,在所述近红外图像上进行滑动遍历,得到各所述视盘模板与所述近红外图像的相关性;
其中,不同的所述视盘模板中的视盘尺寸不同,且所述预设个数≥1;
对得到的各所述相关性与预设的相关性阈值进行比较,在各所述相关性中存在大于所述相关性阈值的第一相关性时,将所述第一相关性所对应的区域定位为所述视盘区域,并计算所述第一相关性所对应的区域的几何中心坐标作为所述视盘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相关性的个数为多个时,选取多个所述第一相关性中取值最大的第一相关性所对应的区域定位为所述视盘区域。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近红外图像上进行滑动遍历,得到各所述视盘模板与所述近红外图像的相关性,包括:
通过相关性公式:
计算得到当前滑动遍历的视盘模板与所述近红外图像的相关性R(x,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至真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2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目标跟踪的监视系统
- 下一篇:基于弹性特征的指纹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