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注浆锚索浆液压力的监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3061.4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1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强岭;回新冬;夏泽;朱柳;陈宁;李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9/00 | 分类号: | G01L9/00;G01L19/00;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注浆锚索 浆液 压力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注浆锚索浆液压力的监测装置和方法,监测装置包括压力表、引出线、弹片、铁球、应变片和壳体,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封盖两部分,壳本体的两侧设置有流入口和流出口,铁球放置在壳本体内,弹片位于壳本体内,压力表通过引出线与应变片连接,应变片的顶部贯穿壳本体的侧壁后与弹片连接;工作时,流入口与注浆泵相连接,流出口与中空注浆锚索的注浆口相连接,受浆液压力作用推动铁球向封盖移动,浆液从铁球与弹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弹片发生形变通过应变片将受到的压力通过压力表实时监测显示出来。本发明结构简单,既能保证浆液的单向流动,又能封堵注浆口,且实现了对浆液压力的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浆压力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空注浆锚索浆液压力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巷、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对于裂隙发育、构造、破碎松散的岩体,特别是压力较大的地下工程,需要采用注浆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以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注浆锚索可有效抑制围岩内部节理、裂隙的产生,也可以阻止围岩内部岩体和注浆浆液形成结石体的再次破坏,把某些能很好地和岩土体固结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的孔隙、裂隙等结构中去,使岩土体成为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稳定性高的新结构体从而达到改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注浆加固后的岩体可以为注浆锚索提供较高的锚固力,并且加固后的完整性岩体有利于高预应力向岩体深部传递,使得作用在顶板上的垂直载荷能有效地传递到两帮,通过对帮的加固,又能把荷载传递到底板;同时由于组合拱厚度的加大,减小作用在底板上的荷载集中度,底板稳定,减轻底臌现象;底板稳定有助于两帮的稳定,底板及两帮稳定又能保持了顶板的稳定。
目前注浆锚索监测装置主要为止浆塞、丝堵进行封孔,导致注浆完成后浆液外流、不能紧密封孔,常发生跑浆、漏浆泄压现象,导致深部破碎带注浆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高压注浆加固的效果;在矿山井巷、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顶板破碎程度与岩性变化较大情况下,仍采用传统注浆方式,导致浆液外流以及高压注浆条件下导致裂隙进一步扩大,另外针对注浆锚索注浆完成之后,浆液压力变化过程无可视化监测,可以通过注浆压力变化情况为判断顶板破碎情况和注浆效果以及注浆锚索作业质量提供重要依据,并且针对珠江压力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研究注浆半径以及浆液流固耦合过程等,监测装置的严密性直接影响注浆效果的好坏,浆液压力的变化可以为评价注浆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空注浆锚索浆液压力的监测装置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空注浆锚索浆液压力的监测装置及方法,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监测装置,并能实现简单高效实现对浆液压力的实时监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中空注浆锚索浆液压力的监测装置,包括压力表、引出线、弹片、铁球、应变片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管状的壳本体和侧壁上的封盖两部分,所述封盖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壳本体的侧壁安装孔上,所述壳本体的两侧设置有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铁球位于所述壳本体内且移动时封堵在所述流入口处,所述压力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压力表通过所述引出线与所述应变片连接,所述应变片的顶部贯穿所述壳本体的侧壁后与所述弹片连接;所述流入口与注浆泵连接,所述流出口与中空注浆锚索的注浆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的内孔直径小于所述铁球的直径。
再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垂直布置且所述流出口一侧,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的连接外壁上设置有斜度。
再进一步的,所述封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铁球上升到顶面时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内;所述壳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靠近所述流入口一侧,所述铁球封堵所述流入口时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0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