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箫笛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3378.8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9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竹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K9/00;B27M3/00;G10D7/00;G10D9/00 |
代理公司: | 11564 北京东和长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捷;张施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漆 粘合剂附着 粘合剂 布料包裹 干燥地区 上漆工艺 使用寿命 鹿角粉 美观度 耐用性 粘合 吹口 上漆 涂覆 网筋 校音 选料 布料 面粉 并用 制作 | ||
一种箫笛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料、烤竹、通节、开吹口、校音及上漆,其中上漆工艺中使用漆与面粉作为粘合剂附着在竹料表面与竹料牢固粘合在一起并用布料包裹,布料作为网筋不仅增强了竹料的韧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干燥地区放置使用时不易开裂;而在粘合剂上涂覆瓦灰、鹿角粉和大漆混合的胎底又使箫笛的声音更显厚重沉稳,不仅箫笛在声音与外观方面具有新的高度,同时耐用性和美观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乐器制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箫笛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箫是古人对管乐器最早的认知,贾湖出土的骨龠(证明为笛箫的早期形制)距今9000余年,仍旧可以演奏,而西方管弦乐器发展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料制作。箫笛作为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由于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早在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到了清代,箫笛的形制与现在的基本一样,近些年经过改良成为更适合演奏的8孔。箫笛作为汉族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依靠师徒传承工艺来制作,不易推广流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箫笛的制作方法,不仅使箫笛在耐用性和美观度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使箫笛在声音与外观方面更加符合现代演绎,易于流传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箫笛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选料;选用竹龄在三至五年的竹料,竹料外径21-29mm、壁厚3.5-4mm,阴干时间至少两年;
2)烤竹;将竹料在1000-2000℃的高温下加热烤制进行塑形调直;
3)通节;将调直后竹料裁截至80-95mm长度,再将竹料的竹节进行打通处理;
4)开吹口;根据萧笛的声调用刻度板在通节后的竹料上先进行划线定位,然后在划线定位处开吹口;
5)校音;校音师吹奏开吹口后的竹料,使用校音器进行校音;
6)上漆;其中包括:
6.1)用100目水砂纸打磨竹料表面,再用面粉和漆按1:1比例调和成粘合剂涂抹于竹料表面,用布料包裹竹料后放置阴房阴干2-3天至粘合剂凝固,取出后开出所有的吹口孔,并用300目水砂纸打磨布料与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层,至粘合层表面平整;
6.2)用60目-100目的瓦灰、鹿角霜按2:1-4比例调制成粘合剂,将粘合剂和漆按照1:1比例混合,再将二次混合物均匀涂抹于竹料表面0.5-1mm制作胎底,用布料覆盖后放入阴房阴干2-3天,最后用600目-1000目的砂纸将布料与胎底形成的胎底层打磨平整,重复该步骤1-3次;
6.3)依次用1000-5000目水砂纸从粗到细将竹料表面上的胎底层打磨平整,然后再其表面进行漆刻漆画。
上述选料步骤中,所述的竹料为紫竹根部以上的一米,八段九节。
上述选料步骤中,所述的竹料为苦竹的中段。
上述上漆步骤中,瓦灰和鹿角霜比例为2:1。
上述上漆步骤中,瓦灰和鹿角霜比例为1:2。
上述上漆步骤中,重复制作胎底时,所用的瓦灰、鹿角霜及砂纸的目数依次增大。
上述重复制作胎底时,每次瓦灰和鹿角霜的目数相同,砂纸的目数为10倍的瓦灰或鹿角霜的目数。
上述阴房阴干的温度为21-25℃,湿度为6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竹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竹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3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