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持续性探测的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4329.6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莹;林家龙;林必盛;张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必盛 |
主分类号: | A61B5/313 | 分类号: | A61B5/313;A61B5/389;A61B5/3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持续性 探测 电极 装置 | ||
一种可持续性探测的电极装置,包含有:一固定架,其一侧设有一固定槽;一海绵体,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对应嵌固于该固定槽,且该海绵体环设有一埋线槽,并可供直接碰触于待读取的表面皮肤或黏膜位置的电信号;一送液管,其一端皆连接设有一可存放一电解流体的储液筒,另一端连接于该埋线槽,而该储液筒的一端设有一耦合件;以及一电极件,其可穿设于该送液管的内部,且该电极件的一端可设置于该埋线槽,并将该电极件的另一端设置于该储液筒的内部;当浸润于该电解流体的电极件接触于人体任一表面皮肤或黏膜位置时,该耦合件可将其电信号导引至外界或将电流导入人体,可随时监控病患相关位置的电信号,以期未来可适用于应用在医疗场所中多数的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装置;尤指一种可持续性探测的电极装置,可随时监控病患表面皮肤或黏膜位置的电信号。
背景技术
现有皮肤表面电信号的技术中,以肌电诊断(electrodiagnosis)为较佳的范例说明,其主要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分: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周边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周边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以下仅针对神经传导检查的肌电诊断检查作一概括介绍:
神经传导检查是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的检查。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的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现有技术主要是以一组表面电极贴附于人体表面以量测肌肉群的电位变化,经由计算机运算后,产出各种电位波周期图表,以供一操作者读取相关生理数据,如文献期刊-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10(1999)2171-2175所示,并以7种坊间常见的表面电极进行比较,主要差异性在于材料、可抛弃式、接触表面积,其结果可得知,当接触面积越小,其电阻越大,所能读取到的信号则较微弱;此外,表面电极的感测区与待测区域的紧密贴合程度越高,其电阻越小,所能读取到的信号则较强,然而,上述现有一般所采用的贴片式电极皆无法完整贴附于表面,造成信号呈现较为混乱,无法有效读取,且大部分皆为可抛弃式,容易造成患者的医疗负担。
现有技术的外型,主要为平面状、棒状的外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由于人体皮肤于微观上属于多个弧凸状的结构,当平面状的电极件放置于人体的皮肤上时,电极件所能侦测到的接触面积仅为多个点状;当棒状的电极件放置于人体的皮肤上时,电极件所能侦测到的接触面积亦仅为多个点状,信号源取得不够全面造成杂讯较多,因此,若要进一步提升信号的稳定度,以期所获得的生理数据可完全符合临床上的需求,依据上述种种考虑的缺陷,足见背景技术仍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空间,须针对表面电极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必盛,未经林必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4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户体验增强
- 下一篇:基于位置的内容传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