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5653.X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束华东;郭艳;李岩;刘峥君;杨永利;黎锡瑜;姜建伟;肖磊;刘艳华;孙林涛;王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41119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云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段塞 稠油油藏 石油开采技术 聚合物冻胶 聚合物主体 数均分子量 原油采收率 注入聚合物 聚合物驱 驱油效率 后置 前置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本发明的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包括:向储层中依次注入聚合物水溶液或聚合物冻胶形成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主体段塞、聚合物后置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800~3600万。本发明的化学驱方法提高了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可以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相对容易开采的普通原油产量的递减,稠油的开采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一般采用两种开发方式:一种是常规注水开发,但是水驱时由于水油流度比高,导致注入水波及系数低,因此水驱一般只能采出原始石油地质储量(IOIP)的5~10%;另一种是热采,热采的开采原理是通过降低稠油的粘度从而提高其流度。当油层太薄(<10m)或埋藏太深(>1000m),或者存在底水的情况下,热量损失成为制约热采技术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非热采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
聚合物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申请公布号为CN10628558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方法,包括:注入0.05~0.15PV交联聚合物体系前置段塞;注入0.15~0.3PV三元复合体系主体段塞;注入0.02~0.05PV交联聚合物体系调剖段塞;注入0.15~0.20PV三元复合体系主体段塞;注入0.05~0.15PV交联聚合物体系后置段塞。
然而聚合物驱不适合在粘度高于200mPa·s的稠油油藏中应用。因为稠油的黏度较高,所以需要较高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才能有效降低水油流度比,这就大大增加了聚合物的注入难度和成本。另外,稠油与地层岩石间的粘附力较大,常规的驱替体系难以实现对稠油的有效驱动。因此,技术和经济因素限制了聚合物驱在稠油油藏中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稠油原油的采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包括:向储层中依次注入聚合物水溶液或聚合物冻胶形成聚合物前置段塞、聚合物主体段塞、聚合物后置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800~3600万。
本发明采用的聚合物为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其增粘性较高,粘弹性显著。在同等的驱替相粘度条件下,采用上述数均分子量的聚合物较常规聚合物可以节约40%的聚合物干粉用量。同时本发明的聚合物驱采用段塞组合的方式注入聚合物。本发明的化学驱方法提高了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另外,对于粘度高于200mPa·s的稠油油藏,采用本发明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作为驱替相成分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所述聚合物水溶液由聚合物和水配制而成,所述水中含氧量和含硫量均低于0.1mg/L。低含氧、低含硫可以保证聚合物水溶液注入以及在地下运移过程中,拥有较高的粘度保留率,可以保证聚合物水溶液的质量,从而保证驱替效果。
所述聚合物前置段塞和聚合物后置段塞由前置聚合物水溶液或聚合物冻胶形成,所述前置聚合物水溶液中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2~0.28%。聚合物前置段塞能够调整地层吸水剖面,有效封堵水驱串流通道,以保证聚合物主体段塞的有效注入和运移;聚合物后置段塞能够防止后续水驱过程中发生指进和串流现象,提高化学驱的有效期和聚合物的有效利用率。采用上述质量百分含量的聚合物水溶液形成聚合物前置和后置段塞时能够有效封堵串流通道同时不会影响后续步骤的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5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