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5686.4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治刚;刘英;万由顺;邱卫兵;丁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8;D02G3/06;D01H1/20;D01H1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皱 复合 高速 大卷装 纺纱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将网络结构纤维网中纤维之间的结合点经热粘合固结,制备出具有纤维网络固定结构的片状材料,片状材料裁切形成毛边网络条带N,毛边网络条带N与至少一根高强长丝F进行并合卷绕成丝带卷装,丝带卷装退绕的丝带经定位导带器喂入前罗拉钳口,与经牵伸系统牵伸后形成的纤维素纤维须条汇合加捻,形成兼备绒感、抗皱、蓬松透气等性能的复合纱,以物理环保方式解决了纤维素纤维纱抗皱性问题;采用非接触式磁力卷绕方式,实现了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所纺纱线具有网络固结棉纤维特征,有效提高纱线拉伸、弯曲尺寸稳定性,提高纱体抗皱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纺纱是将杂乱无章的散纤维,依次开松、梳理、牵伸等工序进行有序排列后,再进行线性汇合加捻的过程。加捻方式不同,直接决定了纺纱所生产纱线的结构、效率等。通常情况下,加捻纺纱形式分为握持端加捻、自由端加捻两种。握持端加捻能够有限控制纤维须条进行强制性抱合加捻,纤维之间抱合力大、成纱强力高,耐磨性好等优势,如量大面广的环锭纺纱技术环锭加捻形式。但环锭纺纱速度低,一般为十几米/分钟,主要原因是环锭纺纱加捻、卷绕机构为同一机构,加捻、卷绕同时进行,加捻效率、卷装效率之间相互制约,另外纺纱机纺纱卷装成形为带有级升的圆锥形交叉卷绕形式,整个纺纱过程中,管纱的大、中、小纱成形时,纺纱气圈大小始终变化,纺纱张力随之变化,因此生产出来的大、中、小纱品质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细纱管纱的中纱纺纱气圈适中,成纱品质较高,小纱纺纱的张力最大,成纱品质最低,大纱品质居中。为了提高环锭纺成纱品质,出现了诸如紧密纺、赛络纺、柔洁纺等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但这些新型纺纱技术都属于环锭纺纱卷装形式,卷装形式带来纱线品质差异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消除和解决。为了提高纺纱效率,目前工厂中通常采用自由端纺纱技术,如转杯纺速度高达280米/分钟;摩擦纺纱速度高达500米/分钟;涡流纺纱速度高达500米/分钟。但是自由端纺纱时,由于对纤维须条加捻不能进行有效握持,加捻须条中的纤维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充分的抱合,成纱强力较低,纱线耐磨性差。因此,目前加捻成纱的高性能、高品质与高速度大卷装之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技术问题。为了提高细纱加捻效率、降低加捻能耗,增加细纱卷装、实现超长的大卷装细纱生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457334A,公开日2019.03.12,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倍捻式纺纱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了一种将环锭纺纱机的环锭加捻卷绕机构改变成倍捻加捻卷绕机构,将倍捻机构与牵伸机构分开设置,简单方便地实现了加捻机构旋转一周,给纱条施加2个捻回的高效率加捻效果,解决了“在倍捻机构的静止锭上的储纱罐中增设牵伸机构、粗纱吊挂机构的倍捻纺纱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820889A,公开日2014.05.2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粗纱卷装长,牵伸系统复杂,纺纱时机构操作困难、纺纱气圈大影响成纱品质,造成了该技术装置实用性差、应用推广价值低”的技术问题;然而该发明方法采取电刷滑动接触的方式,将储纱罐内卷绕装置与外部电源接通,进行持续运转卷绕纱线,实质上是采用内置电力机构卷绕式倍捻纺纱方式,造成滑动接触的电刷机构快速磨损、使用周期短,特别是纺纱速度越高、电刷导通部位装置损坏周期越短,甚至2个小时内就遭受破坏而无法继续进行纺纱卷绕,直接制约倍捻纺纱技术的无法持久应用和广泛推广。因此,倍捻式纺纱存在内置卷绕机构无法持久高速运行的技术瓶颈,造成了目前倍捻纺纱技术尚不能有效解决高速加捻与高速卷绕之间的矛盾,倍捻纺纱无法进行持久、高速筒纱卷装的技术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56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 下一篇:一种脱脂人棉纱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