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链条驱动变速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5955.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天宇 |
主分类号: | B62M25/06 | 分类号: | B62M25/06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刘永凡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条 驱动 变速 自行车 | ||
1.一种无链条驱动变速自行车,包括前管(1)、前变速装置和变速指拨,所述前管(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手把(2),手把(2)上设置有前变速装置和变速指拨,所述前管(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叉(3),所述前叉(3)的下端滚动连接有前轮(4),所述前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管体(5)和下管体(10),所述上管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座管(11),所述座管(11)的上端旋接有座垫(6),所述座管(11)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后上叉(7),所述座管(1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后下叉(13);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11)的下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中轴(15),所述第一中轴(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曲柄(16),所述第一曲柄(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柄滑块(25),所述曲柄滑块(2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曲柄(18),所述第二曲柄(18)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脚踏(19),所述后下叉(13)的一侧通过第二中轴(20)转动连接有摆臂(17),所述摆臂(17)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槽(27),所述摆臂(17)的另一侧设置有变速齿位(28)和第二牵引线(34),所述摆臂(17)的一侧通过变速滑道(35)滑动连接有第二变速滑块(33),所述变速齿位(2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滚轮(32),所述第二变速滑块(33)的一端通过传力连杆(14)固定连接有活动轴(21),所述活动轴(21)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摆杆(23),所述驱动摆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中轴(22),所述驱动摆杆(2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变速滑块(30),所述驱动摆杆(23)的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29)和第一牵引线(31),所述驱动摆杆(23)的外侧滚动连接有第二定位滚轮(42),所述第一变速滑块(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力臂(24),所述传力臂(24)的一端通过上弧形齿条(36)和下弧形齿条(37)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9),所述上弧形齿条(36)和下弧形齿条(37)转动连接有滚动轴承(41),所述滚动轴承(41)通过滚轴(40)转动连接有单向滚珠齿轮(12),所述单向滚珠齿轮(12)的内臂设置有内棘轮(38)和棘爪(39),所述单向滚珠齿轮(12)的中部通过后轴(26)转动连接有后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链条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轴(15)、第一曲柄(16)、第二曲柄(18)脚踏(19)和曲柄滑块(25)共同组成驱动组件,两个所述第一曲柄(16)之间互为180度,通过第一中轴(15)相互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曲柄(18)分别通过曲柄滑块(25)与第一曲柄(16)连接,且第二曲柄(18)与第一曲柄(16)之间的角度为130度,当脚踩脚踏(19)时,位于上下止点时,一只脚相对中轴中心垂直与水平面,而另外一只脚作用与脚踏板时,此时两个第二曲柄(18)之间的夹角为130度,所述曲柄滑块(25)处于引导槽(27)最高处时,与第二中轴(20)形成最大力臂,此时是最省力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链条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17)通过第二中轴(20)对称固定安装在后下叉(13)的两侧并且可以摆动,通过第二曲柄(18)旋转使得曲柄滑块(25)的转动带动引导槽(27)使摆臂(17)沿第二中轴(20)上下交替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链条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连杆(14)位于摆臂(17)和驱动摆杆(23)之间,将摆臂(17)的摆动引导到驱动摆杆(23)上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链条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摆杆(23)通过第三中轴(22)固定在后下叉(13)的两侧并且可以摆动,所述驱动摆杆(23)两侧均设置有锯齿状齿位,其通过第二定位滚轮(42)的位置变化调节第一变速滑块(30)的位置,并且通过复位弹簧(29)拉扯第一牵引线(31)实现变速复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天宇,未经王天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59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操作装置
- 下一篇:水下航行体双层耐压舱体及其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