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7914.1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7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何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至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A61B3/1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曾海艳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客观 体式 诊断 验光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包括人眼屈光客观测量子系统、人眼屈光矫正子系统、眼球定位子系统、主观视功能测试子系统和视功能诊断子系统;人眼屈光客观测量子系统用于人眼屈光的客观测量,包括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柱面镜对、第一分光镜、第二中继望远镜、波前传感器、第二分光镜、准直镜和近红外信标光源;所述柱面镜对设置在人眼共轭位置处;第一中继望远镜包括两个透镜;第三中继望远镜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透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第二透镜和第四反射镜;人眼屈光矫正子系统用于矫正人眼屈光不正,包括内调焦装置和柱面镜对,所述内调焦装置包括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眼球定位子系统用于眼球定位,包括瞳孔成像装置;主观视功能测试子系统用于主观视功能测试,包括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柱面镜对、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反射镜、视标物镜和视标显示装置;所述视功能诊断子系统与视标显示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收集被检者主观测试信息,给出诊断结果;所述人眼屈光客观测量子系统和主观视功能测试子系统共用部分光学器件;所述屈光矫正子系统的柱面镜对与第一中继望远镜均处于人眼屈光客观测量子系统和主观视功能测试子系统共光路中,或者所述屈光矫正子系统的柱面镜对与第三中继望远镜均处于人眼屈光客观测量子系统和主观视功能测试子系统共光路中;所述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验光:
1.开启近红外信标光源,近红外信标光源发出光,由准直物镜准直,经第二分光镜和第一分光镜反射,透过柱面镜对,经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后进人眼;
2.人眼眼底反射的光,透过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柱面镜对、第一分光镜和第二中继望远镜进入波前传感器,客观测量人眼屈光误差;
3.根据测得的人眼屈光误差,通过人眼离焦矫正公式和内调焦方式补偿人眼离焦;
所述人眼离焦矫正公式如下:D=(d-f1-f2)/f1f2,其中,D为可矫正的离焦,f1、f2分别为第一中继望远镜中两个透镜的焦距,d为第一中继望远镜中两个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或者,f1、f2分别为第三中继望远镜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焦距,d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通过改变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中两个透镜在光轴上的距离,实现对人眼离焦的连续矫正;
根据测得的人眼屈光误差,绕光轴分别旋转柱面镜对中的单片柱面镜补偿人眼散光;
采用的人眼散光矫正公式如下:C=2Fccos(a1-a2), φ=(a1+a2)/2,
其中,C和φ分别为可矫正的散光大小和轴向,Fc为柱面镜对中单个柱面镜的散光大小,a1和a2是两个柱面镜的散光轴向;通过分别旋转柱面镜对中的单片柱面镜,实现对人眼散光的连续矫正;
4.在人眼屈光误差补偿完成后,视标显示装置显示特定类型的视标,人眼通过第一中继望远镜或者第三中继望远镜、柱面镜对、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反射镜和视标物镜观察显示在视标显示装置上的特定视标并进行判断;
5.视功能诊断子系统根据被检者的判断进行诊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采用单路结构实现单眼诊断性验光,或者采用双路结构实现双眼诊断性验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眼屈光客观测量子系统的实现从波前测量技术、检影验光技术、条栅聚焦验光技术、Scheiner盘验光技术、刀刃测量验光技术中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客观一体式诊断性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前测量技术是从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基于微棱镜阵列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曲率波前传感器、角锥波前传感器中选择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至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至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9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