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7949.5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7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滕燕;孙佳辉;李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08;B25J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吸附 能力 气动 软体 机器人 | ||
1.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纵向驱动机构,分别作为机器人首和尾;
三个间隔设置的环向吸附机构,两个纵向驱动机构对应设置在三个环向吸附机构之间,并固连;
每个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层驱动机构和外层驱动机构,外层驱动机构包裹内层驱动机构;
所述内层驱动机构包括内层硅胶主体(10)、硅胶片(4)、橡胶片(5)和若干个金属约束环(8),
内层硅胶主体(10)为圆柱形,其内对称设有两个驱动气腔(9),
两个驱动气腔(9)的通气端共用一个硅胶片(4),
橡胶片(5)固定在硅胶片(4)外侧,
橡胶片(5)及硅胶片(4)上均开有两个充放气口(3),每个驱动气腔(9)与一个对应的充放气口(3)相通,连接压缩空气后,通过充放气实现驱动作用,
若干个金属约束环(8)等间隔沿内层硅胶主体(10)的轴向分布,并固定于内层硅胶主体(10)的外壁上;
外层驱动机构,采用圆筒形硅胶体(7),套在内层硅胶主体(10)和金属约束环(8)的外壁,并与外层驱动机构两端的环向吸附机构连接为一体,共同将内层驱动机构包裹并固连;
所述驱动气腔(9)沿内层硅胶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贯通内层硅胶主体(10)的两端,两个驱动气腔(9)关于包含内层硅胶主体(10)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对称;
所述环向吸附机构,包括外层硅胶主体(6)和硬质滑片(2);
外层硅胶主体(6)与外层驱动机构连为一体,环向吸附机构同时作为机器人的行走足;
外层硅胶主体(6)自底面向上开有一个呈渐缩形喇叭状的吸附腔(1),在吸附腔(1)底面设有一圈硅胶密封圈(12)共同作为吸盘;
硬质滑片(2)包括L形挡片(2-1)、卡齿(2-3)和卡片(2-2),L形挡片(2-1)内壁面上设有若干卡齿(2-3),L形挡片(2-1)底部向上设有一个格栅状卡片(2-2),卡片(2-2)与卡齿(2-3)固连在一起,L形挡片(2-1)设置于外层硅胶主体(6)前侧壁,包裹外层硅胶主体(6)的底部棱边,其位于机器人的前进方向,防止外层硅胶主体(6)的底部棱边翻边;
外层硅胶主体(6)侧壁上开有一个充放气口(11),其与吸附腔(1)相通,连接真空发生器后,在吸附腔(1)内产生真空,从而实现吸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外层硅胶主体(6)底面围绕硅胶密封圈(12)开有一圈环形的二阶阶梯状凹槽(13),当吸盘吸附于地面时,硅胶密封圈(12)向上翻折入二阶阶梯状凹槽(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密封圈(12)与二阶阶梯状凹槽(13)皆为非对称结构,与前进方向同侧的为前半周,硅胶密封圈(12)的前半周与外层硅胶主体(6)底部齐平,硅胶密封圈(12)的后半周向下延伸出外层硅胶主体(6)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79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码垛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基于铝型材模块化的羽毛球教育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