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劳木中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组合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8184.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4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杰;黄洋;王珏;殷果;江坤;江正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4375 | 分类号: | A61K31/4375;A61P25/28;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劳 木中抗 乙酰 胆碱酯酶 活性 组合 及其 筛选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功劳木中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组合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本发明以中药功劳木为研究对象,基于亲和色谱原理,结合固定化酶技术,制备乙酰胆碱酶反应器,构建活性化合物垂钓平台,成功筛选并验证了4种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为功劳木提取物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的发现提供一种高效的筛选方法,当固定化合物非洲防己碱和药根碱时,分别添加其他化合物与其混合,当非洲防己碱或药根碱的浓度低于IC60或IC70时,出现明显的协同或叠加效应,该研究首次发现并验证了功劳木提取物中发挥抗AChE活性的化合物成分,得到的具有协同或叠加的组合,这无疑可以开发成一种潜在的抗AChE的抑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功劳木中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组合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变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美国FDA唯一获批的AD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作用时间较短,且常伴有副作用。近年来,中药在AD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具有毒副作用低、整体发挥作用等多种潜在的优势,故深入挖掘中药作用,发现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群,从而应用于AD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功劳木作为正名收载,规定其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Lindl.)Fedde.的干燥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目赤肿痛、胃火牙痛、疮疖痫肿。功劳木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病毒、抗老年痴呆等诸多药理作用。该药材在市售的多种药物中扮演着君药或臣药角色,如功劳去火片、妇科千金片、胃肠适胶囊、痔疮片等,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正品功劳木存在野生和栽培两种,二者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质量有所差异。正品功劳木常见的替代品有长柱、小果、短序和北江十大功劳等,经常在地方标准中替代正品功劳木进行使用,比如在贵州地方标准中,有采用长柱和小果替代功劳木使用的报道。但是正品功劳木和功劳木替代品的药效是否一致,尚没有确定结论。
前期研究表明,功劳木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但是具体发挥活性的药效物质类型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功劳木提取物成分复杂多样,极大地增加了活性物质的筛选研究难度。目前,研究中药活性物质的方法主要包括追踪分离法、超滤法和磁性微球垂钓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发现活性成分,但是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
因此,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深入挖掘中药宝库的科学内涵,提供一种功劳木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明确其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并建立与生物活性相关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使中药真正做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当前我国中药行业及科学研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抗AD新药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求,本发明提供了功劳木中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组合物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所述组合物在发挥抗AChE的活性中具有明显的协同或叠加效应,协同效应和叠加效应的最佳组合分别为(FIC=0.49)和(FIC=0.99),同时本发明通过构建活性化合物垂钓平台,成功筛选并验证了功劳木中发挥抗AChE活性的4种成分为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为中药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的思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AChE活性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未经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8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