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融业务数据大脑的数据驱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9023.X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6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毕锋;吴文;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9/54;G06F16/25;G06Q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迎;袁文婷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融业务 数据 大脑 驱动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融业务数据大脑的数据驱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数据拉取方式和数据推送方式;其中,数据拉取方式包括:根据用户操作事件的编码执行对应的驱动模型;基于驱动模型对用户操作事件进行解析执行,并将解析执行结果反馈至前端展示;数据推送方式包括:基于驱动条件触发驱动事件,并调用驱动引擎API;通过驱动引擎API执行驱动对象API和驱动模型API,驱动模型API根据成员依赖执行大数据API;通过大数据API对驱动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将分析处理结果发送至消息列队中,通过消息列队将分析处理结果推送至前端展示。利用上述发明能够实现业务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型,给客户提供智能化金融化服务及智能化运维能力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驱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金融业务数据大脑的数据驱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础层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因素的成熟带来了人工智能的进步,近年来人工智能概念发展十分迅速,深度学习带来的技术突破使得复杂任务处理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步入发展黄金期。
在大数据处理能效显著提升与人工智能快速渗透的时代背景下,行业大数据搭载人工智能技术,使行业数据的分析越来越科技化、多样化与普适化,虽然在我国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但如政务、金融等行业数据作为大数据中最具含金量的数据源,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理念的普及,各种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大数据系统平台,但是这些大数据平台都是针对业务领域或应用实现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并不能探知客户需求所在、应用场景所在,使得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用户体验差、风控防控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融业务数据大脑的数据驱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用户体验差、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金融业务数据大脑的数据驱动方法,包括数据拉取方式和数据推送方式;其中,
数据拉取方式包括:
根据用户操作事件的编码执行对应的驱动模型;
基于驱动模型对用户操作事件进行解析执行,并将解析执行结果反馈至前端展示;
数据推送方式包括:
基于驱动条件触发驱动事件,并调用驱动引擎API;
通过驱动引擎API执行驱动对象API和驱动模型API,驱动模型API根据成员依赖执行大数据API;
通过大数据API对驱动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将分析处理结果发送至消息列队中,通过消息列队将分析处理结果推送至前端展示。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模型预先定义在数据库表中;
驱动模型包括驱动模型ID、驱动模型描述、驱动对象类型、驱动对象展示方式、驱动对象展示位置、协同模型算法、驱动推送渠道、驱动方式、定时表达式和大数据API。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驱动模型对用户操作事件进行解析执行,并将解析执行结果反馈至前端展示的步骤包括:
驱动模型API通过API方式或者参数方式获取与用户操作事件相对应的驱动主体ID;
驱动引擎API通过成员依赖执行驱动对象API方法,同时通过反射实例化执行驱动模型API方法;
驱动模型API通过成员依赖规则API调用对应的规则引擎,同时通过成员依赖参数API,调用参数引擎;
规则引擎与参数引擎通过联合运算返回执行策略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