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容量配置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9044.1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4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彬;侯兴哲;郑可;张晓勇;胡晓锐;龙羿;汪会财;李智;徐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贺春林 |
地址: | 401123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优化 移动 储能式 充电 装置 容量 配置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容量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
建立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模型;
所述建立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模型的具体方法为;
对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建模,其模型公式为:
式中,j为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编号,p0为充电桩功率提升前的充电功率,为充电桩提升功率,则在区域i中时间τj内的能量消耗频率为σj;
在能量消耗频率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能量消耗频率的均值,在时间周期[0,T]内,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的均值为E[σ]、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的方差为D[σ];
2)根据已经步骤1)中建立的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和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模型,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容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容量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建立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建立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公式:
式中,y(n)表示分布式电源在n时刻的能量值,e(n)表示离散白噪声误差,bi为自回归参数,i∈[1,p],p为表示自回归阶数;cj为滑动平均参数,j∈[1,q],q为滑动平均阶数;
对分布式电源在n时刻的能量值y(n)以及离散白噪声误差e(n)进行最小二乘参数拟合进行最小二乘参数拟合,得到自回归参数bi,i∈[1,p],以及滑动平均参数cj,j∈[1,q],得到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容量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的均值E[σ]的公式为:
其中,设τj的均值为1/λ,γ为标准化后的区域i覆盖半径,Ri为区域i的覆盖半径,R0为区域能源服务半径,R0为常数,K为能源消耗频率的修正系数,n为能源消耗频率与区域覆盖半径的指数系数,其取值与区域内电动汽车数量相关,G为能源消耗频率基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容量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均值E[σ]的公式的推导过程为:
在时间周期[0,T]内,用于充电桩功率提升的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的均值为E[σ],
进而根据大数定理可推导出,
用于充电桩功率提升的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的均值为:
E[σ]=[E[|Ui|]·E[τj·σj]]/T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负载的随机特性满足泊松分布,可知时间τj为指数分布,设τj的均值为1/λ,根据指数分布特性有E[|Ui|]=λ·T,则
其中,Ui为区域i中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载集合,Ri为区域i的覆盖半径,R0为区域能源服务半径,R0为常数,γ为标准化后的区域i覆盖半径,K为能源消耗频率的修改正系数,n为能源消耗频率与区域覆盖半径的指数系数,G为能源消耗频率基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优化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容量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储能式充电装置的能量消耗频率σ的方差为D[σ]的公式为:
其中,γ为标准化后的区域i覆盖半径,Ri为区域i的覆盖半径,R0为区域能源服务半径,R0为常数,K为能源消耗频率的修正系数,n为能源消耗频率与区域覆盖半径的指数系数,G为能源消耗频率基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0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