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9446.1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罗言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肥力 改良剂 聚羟基链烷酸酯 丛枝菌根真菌 葡萄糖 纳米纤维 腐殖酸 甲壳素 制备 土壤微生物活性 生物降解性 微生物生长 重金属吸附 矿质元素 土壤基质 吸水溶胀 亲水性 土壤 重金属 降解 吸附 蓄水 转化 | ||
1.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剂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葡萄糖和腐殖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剂各组分的重量比为:丛枝菌根真菌2~8份、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10~25份、葡萄糖1~5份和腐殖酸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的孔径为20~45nm,孔隙率为40~6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中甲壳素和聚羟基链烷酸酯的质量比为2:1~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中聚羟基链烷酸酯的当量分子量为50000Da至200000Da,并且基于所述聚羟基链烷酸酯的总重量,CO2的含量为10重量%至20重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室温下,在搅拌釜中将甲壳素和聚羟基链烷酸酯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入到电纺丝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纳米纤维模板材料;
步骤2:将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模板材料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在80~120℃下水热反应3~5h,以去除复合纳米纤维模板材料中所含的部分聚羟基链烷酸酯,将所得纤维烘干,得到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
步骤3:将丛枝菌根真菌、多孔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纳米纤维、葡萄糖和腐殖酸混合得到所述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甲壳素、聚羟基链烷酸酯和溶剂的重量比为1:0.7:1~1:6:1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搅拌釜的搅拌速度为300~800r/min,搅拌时间为8~24h。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静电纺丝条件为:静电压为15~40kV,注射泵流速为0.5~2mL/h,喷丝头距接收屏距离为10~20c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入去离子水与步骤1中聚羟基链烷酸酯的重量比为1: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4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无土栽培添加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