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焦化污泥制备废水处理絮凝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79490.2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6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涛;安路阳;杨丙衡;杨爽;张亚峰;屈泽鹏;李红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1/00;C02F11/1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焦化 污泥 制备 废水处理 絮凝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利用焦化污泥制备废水处理絮凝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泥调理:焦化污泥中添加硅藻土、氧化钙、硅酸钠和氧化镧;2)污泥酸化:添加浓度为98%的硫酸;3)污泥聚合:添加双氧水和硫酸亚铁;4)污泥热解:将污泥与生物质混合,在马弗炉中热解;5)絮凝剂研磨:将热解后的污泥研磨粒径在10‑200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焦化厂污泥为原料制备絮凝剂,不仅解决了焦化污泥危废处置的难题,而且充分利用污泥中的铁盐,再生絮凝和强化吸附作用,实现废物再利用。本发明通过混合生物质炭,也是对废弃资源进行再利用,同时热解污泥有效的去除污泥中有机物,固化污泥中的重金属,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焦化污泥制备废水处理絮凝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胞、有机污染和无机盐类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国内焦化厂配入洗精煤中回焦炉处置。但是由于混配不均、水分较大,回配污泥对焦炉炉窑、焦炭质量、能耗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不适应当前环保。污泥堆肥和污泥再利用技术对于城市生化污泥利用较多,由于焦化废水中含有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和无机盐,阻碍了该类技术的应用。中文专利CN201710625801.0,CN201610515103.0,CN201810392911.1分别公开了对焦化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但以焦化污泥为原料制备絮凝剂的相关技术尚未见到报告。
目前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制备絮凝剂的研究较多,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制备絮凝剂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焦化污泥。而焦化污泥中铁盐含量高达75%(刘峰材.焦化废水剩余污泥的特性及处置研究[A].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I[C],2015:6),是絮凝剂聚合硫酸铁的主要物质。专利CN201610974189.3和CN201010022491.1,将工业污泥中的铁离子溶出并分离,制备铁盐絮凝剂,但该方法制备的絮凝剂结构单一,分子量低,溶液浓度低,絮凝效果差,同时分离后的酸性污泥处置仍存在问题,不完全属于污泥回用。
专利CN201110140873.9,利用城市污泥,在添加各种药剂后,利用污泥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但是该方法对污泥中的有机物的分离去除效果差,产品中含有机污染物,会导致在应用过程中造成有机物溶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制备的絮凝剂分子量低,絮凝效果差。
综上所述,完全利用焦化污泥制备絮凝剂的方法不全面,工艺不完善,同时,制备得到的产品絮凝剂结构单一,分子量低,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焦化污泥制备废水处理絮凝剂的方法,成本低、方法简单,一方面对焦化污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另一方制备高效的废水处理絮凝剂。本发明利用焦化污泥制备絮凝剂,再生铁盐并强化其絮凝和吸附能力,不产生二次污染,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污染物去除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焦化污泥制备废水处理絮凝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污泥调理:向含水率大于95%的焦化污泥中添加硅藻土、氧化钙、硅酸钠和氧化镧,加热搅拌0.5-2h,温度控制在80-100℃;
2)污泥酸化:向调理后污泥中添加质量浓度为92%-98%的硫酸,调节pH=2-4,加热搅拌1-5h,温度控制在100-120℃;
3)污泥聚合:污泥酸化后,温度降低到40-70℃,添加双氧水和硫酸亚铁,搅拌1-3h;
4)污泥热解:将聚合后的污泥与生物质混合,在马弗炉中热解,并在氮气保护下冷却;
5)絮凝剂研磨:将热解后的污泥研磨粒径在10-200目,最后获得焦化污泥絮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