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79578.4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梁慧;邢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联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H01T19/04;C23C18/12;A61L9/22;A61L9/18;B01D53/8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武玥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发生器 释放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释放头包括导电杆、导电固定装置和负离子释放束,导电杆插入负离子释放束中,且负离子释放束与导电杆相衔接的部分通过导电固定装置被固定在导电杆上,且负离子释放束均与导电杆电连接,导电固定装置负离子释放束、导电杆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导电粘结材料;负离子释放束由多根导电丝和设置在导电丝上的电子增强层和功能增强层形成,导电丝表面设置有电子增强层,电子增强层的阻抗小于导电丝的阻抗,导电丝和电子增强层之间设置功能增强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主要包括单尖端点发射针(第一代发射头)和碳纤维束(第二代发射头)两种方式。第一代发射头直接将单尖端点发射针(例如,单尖端点钢针、银针或者金针)与高压电源接通,发射针放电产生负离子。在较低的电压下,第一代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小;如果电压升高,虽然能产生较高的负离子浓度,但同时伴随臭氧、氮氧化物辐射等副产物产生。第二代发射头包括金属头和碳纤维束,碳纤维束插栽在金属头的孔内并通过锡焊方式固定。使用第二代发射头时将金属头与高压电源接通,碳纤维束向周围的空间高速喷射电子,电子被空气氧离子迅速捕获,产生氧负离子。第二代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虽然能达到要求,但生成的负离子粒径大,难以透过人体血脑屏障发挥生物效应,碳纤维束易松动甚至从金属头的孔内脱落,存在故障隐患。而且,第二代发射头一般工作在8000V以上的负压下,才能保证负离子的释放浓度,由于碳纤维束的强度低,外界环境易对发射头性能产生影响,并且碳纤维束表面容易吸附灰尘,需要频繁清洗,故其维护周期短,使用寿命也受影响。
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释放的负离子只能对固态颗粒物,PM2.5的去除效果相对明显,但是空气中的污染物还有很多气态污染物,比如细菌、甲醛、臭味和气态VOCs有机物,负离子对其去除效果不明显,这样就影响负离子发生器整体的空气净化效果。
因此,现有的负离子释放头存在释放负离子浓度低,并伴随有负离子浓度高,性能不稳定,并且功能单一,对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的改进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该释放头能够释放出较高浓度的小粒径负离子,无臭氧、氮化物等副产物产生,而且功能多样,不仅能去除PM2.5,同时能够杀菌和去除VOCs有机污染物,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释放头包括导电杆、导电固定装置和负离子释放束,导电杆插入负离子释放束中,且负离子释放束与导电杆相衔接的部分通过导电固定装置被固定在导电杆上,且负离子释放束均与导电杆电连接,导电固定装置负离子释放束、导电杆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导电粘结材料;
负离子释放束由多根导电丝和设置在导电丝上的电子增强层和功能增强层形成,导电丝表面设置有电子增强层,电子增强层的阻抗小于导电丝的阻抗,导电丝和电子增强层之间设置功能增强层。
其中,导电杆与高压模块中分出的负高压通过电源线电连接,高压模块与电源插头之间通过适配器连接,进行电压转换,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低电压12-24V,在高压模块的负高压下,释放头产生电子。
其中,导电固定装置外套设有热缩管,热缩管加热收缩,与导电固定装置形成一体。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的制造方法,
步骤1,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导电丝上进行浸渍涂覆功能增强层;
步骤2,通过垂直生长法涂覆电子增强层,生成负离子释放束;
步骤3,导电杆插入负离子释放束中,且负离子释放束与导电杆相衔接的部分通过导电金属带被固定在导电杆上,负离子释放束均与导电杆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联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未经北京中科联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95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