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行控制装置及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2388.8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6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蒋运鹏;许永锋;李宏伟;李华勇;吴晓鸿;黄志林;张嘉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4F11/64;F25B13/00;F25B41/31;F25B43/00;F25B49/02;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杜葳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 控制 装置 方法 空调器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及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获取换热器的进口端的第一温度值和出口端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确定电子膨胀阀的运行状态;基于运行状态为异常的情况下,控制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本发明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能够防止在制冷系统的电子膨胀阀出现异常时,喷气增焓流路内的介质带液进入压缩机的喷气口损伤甚至破坏压缩机,使制冷系统使用更为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及一种运行控制方法、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领域内对节能的要求提高,传统的空调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节能要求。尤其在低温环境制热运行时,冷媒循环量的降低严重影响空调系统的输出能力,故空调领域开发了喷气增焓技术。
由于喷气增焓运行需要通过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到压缩机中压腔,被直接压缩,故严格要求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是过热态的气态冷媒。如果不能准确控制好过热冷媒,过热冷媒带液直接喷入到压缩机中压腔内,会存在对压缩机涡旋盘造成较大损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运行控制装置,用于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与压缩机的出气口和回气口相连通的主流路、换热器及喷气增焓流路,其中,喷气增焓流路的入口与主流路相连通,喷气增焓流路的出口分别与压缩机的喷气口相连通和通过截止阀与回气口相连通,喷气增焓流路依次设置有电子膨胀阀和换热器;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获取换热器的进口端的第一温度值和出口端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确定电子膨胀阀的运行状态;基于运行状态为异常的情况下,控制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的运行控制装置,在制冷系统正常制热过程中,压缩机产生的高压介质通过压缩机的出气口排出,通过主流路进行放热后,介质压力降低经由回气口返回至压缩机,在介质传递过程中,部分高压介质通过主流路进入喷气增焓流路,与换热器换热,介质压力降低,形成中压介质后通过喷气口返回至压缩机,起到喷气增焓,降低能源损耗的作用。进一步地,通过调节设置在喷气增焓流路上的电子膨胀阀能够控制介质进入喷气增焓流路的流量,确保进入喷气口的介质为气态冷媒,进而保证系统能力的提升及可靠性。但是,如果电子膨胀阀失效,可能导致喷气增焓流路冷媒过多,导致液态冷媒直接喷入压缩机压缩腔内导致压缩机损坏。
本申请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通过检测喷气增焓流路上换热器进口端与出口端的第一温度值及第二温度值,进一步通过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判断电子膨胀阀是否存在异常,当电子膨胀阀出现异常时,开启截止阀,打开喷气增焓流路与回气口的通路,由于回气口处于主流路的末端的其压力低于喷气口处的压力,故喷气增焓流路内的介质会经由回气口返回至压缩机,防止喷气增焓流路内的介质带液进入压缩机的中压腔损伤甚至破坏压缩机,保证了制冷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2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