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热源的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2526.2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柯彬彬;吴一梅;赵振;荆莹;郑宏浩;唐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热源 空调热泵系统 电子膨胀阀 热泵系统 太阳能集热器 第二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 热回收功能 室外换热器 冬季供暖 改变系统 控制策略 生活用水 制冷模式 换热器 空气源 舒适性 四通阀 蓄热体 蓄热箱 压缩机 预热 功耗 化霜 结霜 能效 热泵 太阳能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热源的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至少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太阳能集热器、蓄热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系统的流程和控制策略实现热泵系统双热源的利用模式,合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热泵功耗。增加蓄热体解决换热器结霜和化霜问题,保证冬季供暖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设计制冷模式热回收功能,对生活用水进行预热,提供热泵系统综合运行能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热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热源的空调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愈加强烈,空气能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已逐步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空气源热泵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使用,但是对于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力会出现大幅度的衰减,同时结霜和化霜问题也是限值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推广的一大难题。太阳能是最为经济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是太阳能具有间歇性的特征,无法保证热量的稳定提供。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源热泵系统结合两种热源的优势,通过独有的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最佳节能运行模式,同时提出了一种蓄热化霜模式,解决了传统空气源热泵化霜时室内温度下降,导致用户不舒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总结得出:
1、如何在一套系统中实现双热源温度的功能设计和控制策略
2、如何利用太阳能和蓄热水箱解决室外换热器的结霜和化霜问题
3、如何实现制冷模式下,对排气进行热回收并转换为生活热水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热源的空调热泵系统,通过改变系统的流程和控制策略实现热泵系统双热源的利用模式,合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热泵功耗。增加蓄热体解决换热器结霜和化霜问题,保证冬季供暖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设计制冷模式热回收功能,对生活用水进行预热,提供热泵系统综合运行能效。
具体的说:
本发明采用双蒸发器串联的形式,通过阀门的控制实现多种运行模式。
本发明采用双蒸发器串联的形式,通过将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调为0和阀门的控制,来实现化霜功能。
本发明采用双蒸发器串联的形式,通过控制蓄热箱的温度以及阀门的控制实现热回收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热源的空调热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太阳能集热器、蓄热箱;其中,所述压缩机的一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另一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第另一路与所述蓄热箱、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再一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路接连,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一路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另一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末端,所述末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其中,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换热器与所述蓄热箱之间,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蓄热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设置于所述末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2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