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净化剂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3012.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8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隆;林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文隆;林志杰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净化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净化剂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水质净化剂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将天然贝类壳体,经高温锻烧去除有机物质及高温反应后,再经研磨筛分制成水质净化剂。本发明水质净化剂,其成分主要包括以天然贝类壳体经高温处理反应和筛分后制成的粉体,该粉体的粒径大小范围介于0.4至10μm,并具有多孔隙结构,本发明水质净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且具有较佳的吸附能力,具有不使用能源、不产生化学污染及利于微生物菌附载繁殖等功效,可单独作为水质净化剂或作为特定用途的微生物的载体实现水质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有关一种水质净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环境水的水质净化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像是直接将整个水域的水排出,再注入干净的水,该换水方式如用于池塘,会破坏该水域的生态,且经常更换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水质的消毒杀菌,常用的化学药剂为氯气,但氯气具有毒性且不环保,会引起的新污染的产生,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再者,另有利用紫外线装置照射水域以进行杀菌,但紫外线灯管具有使用寿命的限制,且更换紫外灯管的成本高,易增加电费支出。此外还有的方式包括:向水中吹入空气来进行曝气的方法,或者投入分解污染、污浊物的微生物菌的方法,及使水生植物繁殖的方法等。但仍存在有如下等缺失,造成不能根本解决水质净化的问题,如:用于驱动的能源、或者微生物菌不易于导入环境中生存,及需要处置已枯竭的植物等等。
中国台湾公告号I515169专利公开“一种环境水的水质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净化环境水的水质时,将以碳纤维为主体的第1净化材料、及成为碳材料与铁材料的组合的第2净化材料同时浸渍于上述环境水中,而去除上述环境水中的污染、污浊成分(2016年01月01日专利公告数据参照)。公告号I466833号专利公开“一种水质改良装置”,放置在水面上,且用以使一流体转换成臭氧气体,其包含有:一浮体,内部具有一信道,该信道两端分别为一流体入口与一流体出口;一太阳能发电装置,具有一太阳能接收板与一蓄电池,其中该太阳能接收板设置于该浮体表面,该蓄电池设置于该浮体内部,且与该太阳能接收板电性连接;一臭氧产生装置,设置于该浮体内且与该蓄电池电性连接,该臭氧产生装置具有两个电极,该二电极伸设于该通道中,用以将自该流体入口流入且流经该通道的流体转换为臭氧,且臭氧自该流体出口排出于浮体外部(2015年01月01日专利公告数据参照)。公告号I434808专利公开“一种水质净化方法”,适用于一水域中的水体,该水质净化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通过至少一板件将该水域间隔出一作业空间;(B)抽取该水域中的水体,并进行加压臭氧处理,得到一臭氧处理水;(C)对该臭氧处理水进行减压,进而产生一脱臭氧处理水,并回注于该水域,及(D)将一空气注入该作业空间的底层,并抽取该作业空间的底层的水体与该空气进行曝气,进而得到一溶氧水,且将该溶氧水回注于该作业空间(2014年04月21日专利公告数据参照)。然而上述专利申请的水质净化装置和方法对现实环境水仍存在着无法有效地阻止污染、污浊水的问题。即先前技术尚未能找到廉价,且不需要使用能源或者不使用化学药品去除溶解在环境水中的污染、污浊物的水质净化方法,这一技术问题,为业界亟待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水质净化剂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将天然贝类壳体,经高温锻烧去除有机物质及高温反应后,再经研磨筛分,制成水质净化剂。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水质净化剂,其成分主要包括:以天然贝类壳体高温处理反应和筛分后制成的粉体,该粉体的粒径大小范围介于0.4至10μm,并具有多孔隙结构。
本发明水质净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且具较佳的吸附能力,具有不使用能源、不会产生化学污染及利于微生物菌附载繁殖等功效,可单独或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以净化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质净化剂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水质净化剂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文隆;林志杰,未经秦文隆;林志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枪夹持装置
- 下一篇:冻干蔬菜坚果仁谷物溶豆制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