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3049.1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9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森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42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熊传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一对侧框架部和上框架部并构成对乘员的背部进行支撑的座椅靠背的骨架,该左右一对侧框架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该上框架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将所述左右一对侧框架部的座椅上方侧的端部连接并对支撑乘员的头部的头枕进行支撑;及塑性变形部,设于所述上框架部,在向座椅后方侧输入了超过预定值的载荷时发生塑性变形,并且所述上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头枕一起向座椅后方侧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7-09117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抑制在车辆的追尾碰撞时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向座椅后方侧后退。在该文献记载的座椅靠背中,在该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方侧的部分设有冲击吸收部。并且,在车辆的追尾碰撞时,来自乘员的肩的载荷向冲击吸收部输入,该冲击吸收部挠曲并对乘员的肩进行支撑,由此能够使乘员的上半身的后退停止,并且能够缓和向乘员的上半身施加的冲击。
不过,在具备朝向车辆的后方侧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具备朝向车辆的前方侧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以高速度发生追尾碰撞时,可以想象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冲击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缓和对乘员的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是获得一种车辆用座椅,在具备朝向车辆的后方侧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具备朝向车辆的前方侧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以高速度发生追尾碰撞时,能够缓和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冲击。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一对侧框架部和上框架部并构成对乘员的背部进行支撑的座椅靠背的骨架,所述左右一对侧框架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上框架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将所述左右一对侧框架部的座椅上方侧的端部连接并对支撑乘员的头部的头枕进行支撑;及塑性变形部,设于所述上框架部,在向座椅后方侧输入了超过预定值的载荷时发生塑性变形,并且所述上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头枕一起向座椅后方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该车辆用座椅朝向车辆的后方侧的状态下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就座于该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背部朝向座椅后方侧按压座椅靠背。由此,从乘员的背部向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框架部输入向座椅后方侧的载荷。并且,在从乘员的背部向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框架部输入的向座椅后方侧的载荷超过预定值时,上框架部的塑性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由此,上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头枕一起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缓和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冲击。并且,对于在车辆用座椅朝向车辆的前方侧的状态下车辆以高速度发生追尾碰撞的情况也一样,上框架部的塑性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上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头枕一起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由此,缓和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冲击。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所述塑性变形部为形成于所述上框架部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弯曲的应力集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该车辆用座椅朝向车辆的后方侧的状态下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具备朝向车辆的前方侧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以高速度发生追尾碰撞时,应力集中于上框架部的应力集中部而该应力集中部发生塑性变形。由此,上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头枕一起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缓和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冲击。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从座椅上方侧观察,所述塑性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侧框架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通过塑性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左右一对侧框架部之间,能够抑制座椅靠背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增加。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第二或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所述上框架部形成为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面朝向座椅前方侧的板状,所述应力集中部从所述上框架部的座椅上方侧的端部无中断地形成至下方侧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加氢催化剂
- 下一篇:一种PD-L1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