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视距和非视距环境中基于到达时间的目标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3069.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3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明;王沛鑫;曾宇恩;卢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02 | 分类号: | G01S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视距 环境 基于 到达 时间 目标 定位 方法 | ||
1.一种混合视距和非视距环境中基于到达时间的目标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存在一个未知的目标节点和N个已知的锚节点,并设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视距链路和非视距链路的分布情况已知;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立一个平面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将目标节点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记为x,将第i个锚节点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记为si;其中,N为正整数,N≥3,i为正整数,i的初始值为1,1≤i≤N;
步骤二:令ΩLOS表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所有视距链路对应的锚节点的序号构成的集合,令ΩNLOS表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所有非视距链路对应的锚节点的序号构成的集合;然后建立目标节点与每个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模型,如果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为视距传播,即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链路为视距链路,则i∈ΩLOS,将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模型描述为:di=||x-si||+ni;如果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为非视距传播,即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链路为非视距链路,则i∈ΩNLOS,将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模型描述为:di=||x-si||+bi+ni;其中,di表示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测量值,符号“|| ||”为范数符号,||x-si||表示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真实距离,ni表示服从均值为0且方差为σi2的高斯分布的测量噪声,bi表示目标节点与第i个锚节点之间的非视距链路中的非视距偏差,bi在[0,ρ]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ρ表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非视距链路中的非视距误差最大值,在di=||x-si||+bi+ni中bi>>ni且bi≤ρ;
步骤三:对针对i∈ΩLOS时的等式di=||x-si||+ni两边进行平方,得到并对针对i∈ΩNLOS时的等式di=||x-si||+bi+ni两边进行平方,得到然后将针对i∈ΩLOS时的中的高阶项舍去,整理后得到ni的近似表达式为同样将针对i∈ΩNLOS时的中的高阶项舍去,整理后得到ni的近似表达式为再根据针对i∈ΩLOS时的和针对i∈ΩNLOS时的并采用最坏情况下的鲁棒最小二乘方法,得到最小化问题,描述为:其中,min()为最小值函数,max()为最大值函数;
步骤四:针对i∈ΩNLOS时令f(bi)在[0,ρ]范围内单调递减;然后将转化为接着将转化为max(|f(0)|,|f(ρ)|),进而将转化为目标函数,描述为:其中,f(bi)为引入的中间变量,符号“| |”为取绝对值符号,f(0)表示取bi=0时f(bi)的值,f(ρ)表示取bi=ρ时f(bi)的值,
步骤五: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辅助变量t,将目标函数转化为然后在中引入辅助变量h和r,并令h中的第i个元素hi=||x-si||2,r中的第i个元素ri=||x-si||,将转化为非凸问题,描述为:接着利用凸松弛技术对非凸问题中的约束条件hi=||x-si||2进行松弛,对应得到其中进而将非凸问题转化为其中,ti表示t中的第i个元素,“s.t.”表示“受约束于……”,为的转置,I2表示维数为2×2的单位矩阵,z为常数变量;
步骤六:在中引入一组权值ω,转化为针对i∈ΩNLOS时根据di=||x-si||+bi+ni、bi>>ni,且bi为正,得到然后根据hi=||x-si||2和得到针对i∈ΩLOS时根据di=||x-si||+ni,得到在ni>0时成立,而在ni<0时不成立;再在中引入惩罚项u,u中的第i个元素ui≥0,得到并根据和ui≥0,得到进而得到凸优化问题,描述为:其中,ωi表示ω中的第i个元素,
步骤七:对凸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x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视距和非视距环境中基于到达时间的目标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七中,使用CVX工具箱对凸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30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