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能传输的自动化耦合线圈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4136.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4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金修浪;汪超;朱春波;逯仁贵;宋凯;董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00;H02J50/10;H01F4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能 传输 自动化 耦合 线圈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的自动化耦合线圈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计WPT线圈的约束,根据WPT线圈的约束,确定线圈间能量传输效率与WPT线圈设计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优化目标函数和优化变量;
步骤二:根据优化目标函数和优化变量,选择利兹线,记录利兹线的股数与每小股半径,记录所述利兹线的最大负载电流Imax;
步骤三: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设计参数进行寻优计算,确定粒子群的个体数量及种群迭代次数,同时设置每个粒子的初始参数;
步骤四:根据优化目标函数和设置的粒子的初始参数,建立粒子群函数,根据粒子群函数进行迭代计算,在每一次迭代中,计算每个粒子的优化目标函数值,并根据所述函数值调整每个粒子的参数值;
所述步骤四具体为:
第一步:设置迭代次数为i,则有popt+1(j,i)=popt(j,i)+vt+1(j,i)(j=1,2,3),其中v为速度向量,令i≤T,T为最大迭代次数,通过下式表示速度向量:
vt+1(1,i)=αvt(1,i)+c1r1(pbestt(1,i)-popt(1,i))+c2r2(gbestt(1)-popt(1,i))
vt+1(2,i)=round(αvt(2,i)+c1r3(pbestt(2,i)-popt(2,i))+c2r4(gbestt(2)-popt(2,i)))
vt+1(3,i)=αvt(3,i)+c1r5(pbestt(3,i)-popt(3,i))+c2r6(gbestt(3)-popt(3,i))
其中,vt+1(j,i)为速度向量,α,c1,c2均为结构参数,ri(i=1,2,…,6),pbestt(j,i)(j=1,2,3)表示第i个个体在前t次迭代中取得最大目标函数值时对应的参数,pbestt(j)(j=1,2,3)表示种群在前t次迭代中,取得最大目标函数值的个体对应的参数;
第二步:更新计算每个粒子的优化变量ωopt、等效负载电阻RL、M、R0,以及适应度函数值;
第三步:当t大于等于T时,则保存适应度函数值最高的粒子的参数及对应的负载电阻、工作频率,同时计算原边和副边的电流值I1和I2;当t小于T时,则重复步骤四;
步骤五:待迭代过程结束后,选择优化目标函数值最大的粒子参数,根据线圈间能量传输效率与设计参数间函数关系,确定等效负载和工作频率;
所述步骤五具体为:
第一步:根据计算的到的原、副边电流值I1和I2,当MAX(I1,I2)小于最大负载电流Imax时,则迭代过程结束,输出线圈的匝数Nt、匝间距d、最外匝半径rout和优化变量ωopt(d,Nt,rout);
第二步:选择优化目标函数值最大的粒子参数,根据线圈间能量传输效率与设计参数间函数关系,确定等效负载和工作频率;
第三步:根据计算的到的原、副边电流值I1和I2,当MAX(I1,I2)不小于最大负载电流Imax时,则返回步骤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41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