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4891.7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真一;刘鹰;孙建明;仲冬;周昊;张海清;郭海滨;赵永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S60/10 | 分类号: | F24S60/10;A01K61/00;F24S1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水 工厂 养殖 太阳能 梯度 相变 放热 系统 | ||
1.一种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海水箱(4)、太阳能集热器(19)及蓄热系统(26),其中热海水箱(4)通过供水管路与养殖池(16)连通,所述蓄热系统(26)通过供热循环管路与所述热海水箱(4)内设有的换热器连接,所述供热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Ⅰ(27),形成第一供热模式;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9)连接在所述供热循环管路上、且与所述蓄热系统(26)并联,形成第一蓄热模式,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9)通过所述供热循环管路可直接为热海水箱(4)提供热能,形成第二供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系统(26)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电磁三通阀与供热循环管路连接,所述蓄热系统(26)包括多组并联连接且蓄热温度不同的蓄放热单元,每组蓄放热单元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夹套式储热罐(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式储热罐(33)包括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的罐体(331)及设置于罐体(331)外侧的外壳(332),所述外壳(332)与罐体(331)之间设有用于介质油通过的环隙,所述外壳(332)的底部设有用于加热介质油的加热器(3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系统(26)还包括与所述蓄放热单元并联连接的盘管储热容器(34),所述蓄热系统(26)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控制供热介质进、出的电磁阀,每组所述蓄放热单元的一端均设有一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储热容器(34)包括内部设有铜盘管的盘管储热容器内壳(342)及设置于所述盘管储热容器内壳(342)外侧的盘管储热容器外壳(341),所述盘管储热容器外壳(341)与盘管储热容器内壳(342)之间为用于填充保温层的环形腔,所述铜盘管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和导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海水箱(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Ⅰ(6)、温度传感器Ⅱ(7)及水位传感器Ⅰ(8),其中温度传感器Ⅰ(6)和温度传感器Ⅱ(7)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热海水箱(4)内高位和低位的海水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海水箱(4)的材质采用聚丙烯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泵Ⅱ(28)和导热油加热器(29),所述循环泵Ⅱ(28)和导热油加热器(29)串联、且与所述蓄热系统(26)并联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器(29)通过蓄热系统(26)进行蓄热,形成第二蓄热模式,所述导热油加热器(29)可直接为所述热海水箱(9)提供热能,形成第三供热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模式、第二供热模式、第三供热模式、第一蓄热模式及第二蓄热模式之间的切换通过供热循环管路上的多个电磁三通阀配合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太阳能梯度相变蓄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热海水箱(4)并联接连接的冷海水箱(5),所述热海水箱(4)和冷海水箱(5)的出水口通过混水设备连接,所述混水设备与供水管路连接,所述冷海水箱(5)内设有温度传感器Ⅲ(9)和水位传感器Ⅱ(10),所述供水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Ⅳ(4)和流量计(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489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灯及智能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铁轨接缝检测实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