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5410.4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7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于强;任战利;李荣西;吴小力;王宝江;覃小丽;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Z99/00 | 分类号: | G16Z99/00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房鑫<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层 地温梯度 地温场 埋藏 演化过程 埋藏史 绘制 镜质体反射率 大地热流 地层岩性 分层数据 数据确定 演化规律 演化历史 成熟度 热导率 生热率 烃源岩 页岩气 测温 沉积 盆地 地质 研究 恢复 分析 | ||
1.一种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现今地层的分层数据和页岩气层的静态测温数据;
(2)根据不同岩性地层段的测井数据,建立页岩气发育层段的地层岩性模型;
(3)获取各项埋藏史参数,具体包括,各套地层的沉积起始时间、地层压实校正模型、抬升剥蚀或沉积间断时刻以及剥蚀厚度;
(4)计算各个时期各套地层的古厚度及埋藏深度,绘制地层与年代关系图;
(5)确定现今地温场的地温梯度、热导率、生热率及大地热流值特征;
(6)分析古地温场的形成机制以及演化规律;
(7)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确定样品所属地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并且,利用不同深度的多个样品Ro数据共同确定该时刻的古地温梯度;
(8)选取代表性地质样品,通过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锆石(U-Th)/He法,确定样品经历的古温度演化过程,确定研究区古地温场演化过程;
(9)结合页岩气烃源岩评价指标及生烃动力学模型,计算其成熟度演化史;
(10)建立并绘制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现今地层的分层数据通过查阅行业资料获取,现今地层的静态测温数据通过收集已有的测温孔数据、油气探井试油温度,或者通过红外遥感及钻孔连续测温法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不同岩性的地层段包括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和泥岩,通过综合自然电位测井、伽马测井、侧向测井和声波时差类型的测井数据及其曲线特征来划分不同岩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各套地层的沉积起始时间指地层的形成时限,通过查阅行业资料获取,其中,组、段、层、小层的沉积年龄通过年龄等间距内插法估算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地层压实校正模型基于正常压力提出的孔隙度-深度关系方程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剥蚀厚度恢复时,综合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及沉积趋势法共同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计算各个抬升期的剥蚀厚度,根据现今地层的分层数据及岩性,自今至古,逐一把各个时代的沉积物剥掉,对剩余地层进行压实校正,恢复其埋藏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采用HY-4型环形热源岩石热导仪按非稳态环形热源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由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或调和平均值计算得到代表性岩石热导率;以热导率数据,结合钻孔测温资料,采用地温梯度数据与实测热导率的乘积,求取现今大地热流值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分析是热传导型、热对流型还是热辐射型;地温场是稳态还是非稳态;所研究盆地的类型及其动力学模型、区域热背景、是否存在热异常,热异常的影响范围及形成时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页岩气藏的埋藏-热演化史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9)利用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利用不同地史阶段的埋深经历的时间计算出各阶段的时温指数TTI值,然后根据公式将TTI值换算成Ro,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演化历史;
所述的步骤(10)以现今测温数据、成熟度数据、古地温标数据作为综合约束条件,反复多次调整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直到实测的Ro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的Ro达到要求的拟合度,此时所给定的各个时期地温梯度反映研究区古地温场的演化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54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互式远程查房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整体式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