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5461.7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0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曹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M3/18;H01B7/32;H01B7/18;H01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张楠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机构 水下 线缆 | ||
1.一种设检测机构的水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本体(1);
所述线缆本体(1)上沿线缆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用于检测线缆形变状态以及用于线缆检漏;
第一缓冲机构(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设置在线缆本体(1)上;
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2),所述第二壳体(22)套接在线缆本体(1)外,所述第二壳体(22)两端设有线缆穿口,所述第二壳体(22)两端沿着线缆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的内径与所述线缆本体(1)外径匹配,所述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与线缆本体(1)外壁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2)内设有应变传感器(25)、微控制器(26)、通信模块(24)、检漏组件,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过线缆卡箍与线缆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信模块(24)、检漏组件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26)电连接,相邻检测机构(2)中的通信模块(24)通信连接;
所述线缆本体(1)内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从线缆本体(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2)内部的部分引出而同所述微控制器(26)电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2)和中空圆柱形延伸部(23)均依次包括外层(221)和内层(222),所述外层(221)与内层(22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壳体(22)上端的外层(221)透明;
所述外层(221)和内层(222)之间设有第二缓冲机构(5),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
若干第一连接杆(51),所述若干第一连接杆(51)均匀间隔设置在外层(221)朝向内层(222)的一侧面、且垂直于外层(221)朝向内层(222)的一侧面;
若干第二连接杆(52),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52)均匀间隔设置在内层(222) 朝向外层(221)的一侧面,所述若干第二连接杆(52)与若干第一连接杆(51)一一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51)远离外层(221)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杆(52)内;
若干第二连接弹簧(53),所述若干第二连接弹簧(53)与若干第二连接杆(5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52)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弹簧(53)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2)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弹簧(53)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51)远离外层(2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线缆还包括:
警示灯(54),所述警示灯(54)位于第二壳体(22)内层(222)顶端和外层(221)顶端之间、且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2)内层(222)顶端;
透明防护罩(55),所述透明防护罩(55)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2)内层(222)顶端靠近边缘处,所述透明防护罩(55)包括内罩体(552)和外罩体(551),所述警示灯(54)位于所述内罩体(552);
若干弹性球,所述若干弹性球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之间,所述弹性球与外罩体(551)和内罩体(552)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外罩体(551)表面和内罩体(552)表面对应设有若干散热孔;
所述应变传感器(25)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微控制器(26)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连接,所述应变传感器(25)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
放大器(6),所述放大器(6)的第四引脚端接地,所述放大器(6)的第三引脚端与第五电阻(R5)第二端以及第二电阻(R2)第二端的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所述放大器(6)的第二引脚端与第三电阻(R3)第二端以及第一电阻(R1)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点连接;
滑动变阻器(7),所述滑动变阻器(7)一端与放大器(6)的第一引脚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7)另一端与放大器(6)的第八引脚端连接;
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放大器(6)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8),所述运算放大器(8)反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8)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8)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26)连接;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输出端连接;
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8)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线和微控制器(26)之间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为限流电阻,所述第七电阻(R7)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为补偿电阻,所述第八电阻(R8)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第一端与电源线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一端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端接地;
基准电压源(10),所述基准电压源(10)正极接地,所述基准电压源(10)的参考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端连接;
光电耦合器(9),所述光电耦合器(9)包括发光二极管(92)和晶体三极管(91),所述发光二极管(92)负极分别与所述基准电压源(10)负极、第八电阻(R8)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92)正极与第七电阻(R7)第二端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91)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91)集电极与微控制器(2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索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54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