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5745.6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9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汪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科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30/16 | 分类号: | G06V30/16;G06V10/22;G06V10/764;G06V10/82;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李璐;郭华俊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注意力 机制 文本 实时 定位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文本图像采集系统,收集训练样本并进行人工标注,建立OCR数据集;
S2: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根据OCR数据集的特点,建立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与深度卷积循环注意力模型;
其中,所述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包括四个卷积单元、四个反卷积层,每个卷积单元包括一个卷积层与一个最大池化层,卷积层用于提取图像特征,最大池化层用于压缩无用信息;
S3:对所述OCR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集训练所述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得到能够精确定位文本区域的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
S4:利用所述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获取图片文本区域的热力图,将热力图与原图相乘,得到显著图;
S5:利用所述显著图训练所述深度卷积循环注意力模型,得到能够精确识别文本的深度卷积循环注意力模型,并对文本图像进行预测,从而实现对文本图像的实时定位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建立OCR数据集的具体步骤包括:
对于收集到的训练样本,删除无效图像,并进行人工标注,随机选取7-9万张图像作为测试集,剩余图像作为训练集,分别以端点坐标加文本内容的形式命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的具体过程如下:
S4.1:所述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包括四个卷积单元、四个反卷积层,每个卷积单元包括一个卷积层与一个最大池化层,卷积层用于提取图像特征,最大池化层用于压缩无用信息;预处理后的图像经过四个卷积单元后被压缩到了原图的1/16大小,得到了包含丰富语义特征的特征图;
S4.2:通过四个反卷积层将特征图上采样16倍,再通过sigmoid激活函数来激活,将输入的值压缩到0-1区间,即有文字区域值为1,背景区域值为0,通过sigmoid激活函数得到了热力图;
S4.3:将热力图与原图相乘,得到显著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显著性注意力网络中,四个卷积单元的卷积核数目依次为32、64、128、256,最大池化层的步长为2,反卷积核数目依次为256、128、6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卷积循环注意力模型包括五个卷积单元、一个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每个卷积单元包括一个卷积层和一个最大池化层;五个卷积单元的卷积核数目依次为32、64、128、256、512,最大池化层的步长为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用于融合上下文信息,在每一时刻通过局部注意力机制聚焦不同区域得到分类结果;所述局部注意力机制为:
St=f(St-1,yt-1,ct) (1)
etj=g(St-1,hj) (4)
其中αt是t时刻的注意力向量,st-1是LSTM(t-1)时刻的状态向量,h是卷积层提取的高层语义特征,下标j表示j位置的局部特征,yt-1是LSTM上一时刻的输出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的文本实时定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和步骤S5中,训练方法采用随机梯度下降加动量的优化器,其参数更新规则为:
其中,v为相比于普通的随机梯度下降增加的速度向量,α为动量参数,ε为学习速率,为针对权重θ的微分,m为当前批次输入的样本图像数量,L(f(x(i);θ),y(i))为损失函数,x(i)为针对权样本中的某个样例,y(i)为对应的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科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科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57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设备铭牌的特征匹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车牌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