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6081.5 | 申请日: | 201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0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单秀兰;胡水清;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天来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5/03;C09D7/61;C09D7/63;C09D7/65;E04F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渣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6 | 代理人: | 曾妮;陆思宇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离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领域,具体为一种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市面上的负离子涂料的负离子生成少,不稳定且持续时间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碧玺宝石含有各种天然矿物质,具备放射远红外线优点,远红外线能永久释放负氧离子,而无有害物的特点,并且将辣木进行结合,使其永久释放负离子而制作出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本发明包括将75%的基料、10%的辣木精华及15%的碧玺宝石纳米粉末三大主要部分混合制作而成;包括四个步骤:步骤一将精选碧玺宝石原石材料,经加工得到碧玺宝石纳米粉未;步骤二制作基料,步骤三提取辣木精华,步骤四将碧玺宝石纳米粉末与基料和辣木精华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领域,具体为一种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负离子方面,人们对于空气负离子的关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德国生理化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舒贝因博士研究认为,人类生活环境中负氧离子含量浓度与人体健康水平有直接关系。负氧离子通过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活动,起到镇静、催眠及降血压的作用。
在植物方面,植物的根细胞吸收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当这些元素的离子分布不平衡时,就会引起植物带电;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把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在一定时期内,氢还能形成带阳电和带阴电的粒子,也会使植物带电。一般情况下,大气带阳电,大地带阴电,植物与大地相连,于是,植物便成了特殊的天线,从空气中收集到无数的带电粒子,造成植物带电。
在现有技术中,少数矿石会产生负离子,将矿石负离子粉添加到涂料中来增加室内的负离子含量;市面上的负氧离子涂料多采用单一矿石粉来添加到涂料中,但存在三个问题,1.生成的负氧离子过少,2.不稳定,3.持续时间短。
发明人在持续的工作研究中发现,碧玺宝石含有各种天然矿物质,晶体两端带电波,能产生电流,具备放射远红外线优点,远红外线能永久释放负氧离子,而无有害物。
而植物中的辣木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这些元素和碧玺宝石纳米粉末热电效应和压电效应,增加了碧玺宝石纳米粉末大量和永久释放负离子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市面上的负离子涂料的负离子生成少,不稳定且持续时间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碧玺宝石含有各种天然矿物质,晶体两端带电波,能产生电流,具备放射远红外线优点,远红外线能永久释放负氧离子,而无有害物的特点,并且将植物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元素的辣木进行结合,使碧玺宝石纳米粉末大量和永久释放负离子而制作出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辣木纳米负氧离子墙膜制备方法,包括将75%的基料、10%的辣木精华及15%的碧玺宝石纳米粉末三大主要部分混合制作而成;
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所述碧玺宝石纳米粉末制作包括下述4个工序:
工序1):精选碧玺宝石原石材料,精冼去杂,干燥;
工序2):湿法粗磨;
工序3):球磨罐精磨两遍;
工序4):冷冻干燥机,60度至一80度,得到碧玺宝石纳米粉未;
步骤二、所述基料制作包括6个制作工序:
工序1):将白炭黑称好,放入分散机下面,把缸放正,轮子固定好;
工序2):低速启动分散机,将防腐剂按顺序缓缓加入分散缸中,搅拌5至10分钟,成均匀状态;
工序3):白炭黑、防腐剂、碧玺宝石纳米粉末分散好后,按顺序中速缓缓加入十二醇酯,分散五分钟后,加入钛白粉搅拌五分钟;
工序4):将上述工序中的白炭黑、防腐剂、碧玺宝石纳米粉末、十二醇酯、钛白粉搅拌均匀后,中速缓缓加入增稠剂,调节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天来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天来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6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