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地震电缆及其工作段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6266.6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6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李西双;华清峰;连艳红;陈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G01V1/22;G01V1/20;G01V1/18 |
代理公司: | 42258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尚伟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段 数据传输单元 反射地震信号 数据采集单元 地震数据 海洋地震 水听器 电缆 采集 电信号处理 传输距离 电缆传输 深度确定 数字信号 探测目标 探测信息 转化 埋藏 并发 传送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地震电缆及其工作段,工作段用来采集并传送地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水听器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单元,水听器用来执行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的采集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数据采集单元用来将经电信号处理后的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进一步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每个数据传输单元对应一个工作段并位于该工作段的前端;根据探测目标的埋藏深度确定电缆工作段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数据传输单元以及与其对应的工作段,有效保证经海洋地震电缆传输的地震数据更稳定、传输距离更远,能够获得良好的探测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人工反射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洋地震电缆及其工作段。
背景技术
海洋人工反射地震探测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于资源调查、沉积构造单元划分和工程地质灾害等调查,特别是海洋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地震电缆是人工反射地震探测的重要装置,通过采集经海底反射的震源信号,从而获得海底以下地层的信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数字地震电缆数据传输稳定差、传输距离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地震电缆及其工作段,有效保证经海洋地震电缆传输的地震数据更稳定、传输距离更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海洋地震电缆工作段,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单元和至少一个所述的工作段;每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对应一个所述的电缆工作段并位于所述工作段的前端;
所述工作段用来采集地震数据并传送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所述地震数据包括人工反射地震信号;每个所述工作段包括至少一个水听器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水听器用来执行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的采集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来将经电信号处理后的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进一步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进一步地,当所述水听器的个数大于1个时,多个所述水听器之间并联或者串联连接形成水听器组合,每个所述水听器组合对应一个采集通道,每个所述采集通道用来将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每个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对应控制多个所述采集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海洋地震电缆还包括光电转换单元,每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将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传送给所述光电转换单元,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其进一步转化为光信号传输至勘探船舶上的采集记录系统。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电缆工作段包括六至八个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每个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对应控制四个所述采集通道。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水听器组合包括四至六个串联或并联的水听器。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的传输方式为:设有n个数据传输单元和n个工作段,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从第n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发送给前一个即第n-1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两个单元的数据打包后再传送给第n-2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三个单元的数据打包后再向前传输,以此类推,直到传输给所述光电转换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的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嵌入式FPGA,用来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供电和发送命令。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嵌入式ARM,用来解析经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的要求进行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通道采用32位模数转换器,用来将所述人工反射地震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海洋地震电缆,所述海洋地震电缆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单元和至少一个如上文所述的工作段;每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对应一个所述的电缆工作段并位于所述工作段的前端;所述工作段用来采集地震数据并传送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6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