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6518.5 | 申请日: | 201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袁丽洁;李可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21/84;G01K13/02;G0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模块 水质检测盒 水温检测模块 浑浊度检测 检测 水质检测 通讯模块 电连接 电源电连接 水质监测 水下监测 组件包括 机器人 | ||
1.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潜航器机体(1),所述潜航器机体(1)上设置有水质检测盒(2),所述水质检测盒(2)上设置有水质检测组件(3),所述水质检测组件(3)包括水温检测模块(31)、PH值检测模块(32)、浑浊度检测模块(33)和中央处理模块(34),所述中央处理模块(34)与潜航器机体(1)内的电源电连接,所述水温检测模块(31)、PH值检测模块(32)和浑浊度检测模块(33)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所述水温检测模块(31)的检测部、PH值检测模块(32)的检测部和浑浊度检测模块(33)的检测部均位于水质检测盒(2)外,所述水质检测盒(2)上设置有通讯模块(4),所述通讯模块(4)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潜航器机体(1)上设置有取样组件(5),所述取样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潜航器机体(1)上的密封罩壳(51)、若干个固定连接在密封罩壳(51)内的取样盒(52)、固定连接在取样盒(52)上的取样管(53)、安装在取样管(53)上的启闭阀(54),所述密封罩壳(51)上开设有进水口(55),所述启闭阀(54)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所述进水口(55)上设置有用于密封进水口(55)的密封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组件(7)包括滑动连接在密封罩壳(51)上密封板(71)、固定连接在密封罩壳(51)上的电磁铁(72)、固定连接在密封板(71)上的永磁体(73),所述电磁铁(72)上设置有用于转换电磁铁(72)极性的极性转换电路(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极性转换电路(8)包括正向供电电源(81)、反向供电电源(82)、正向第一继电器(83)、正向第二继电器(84)、反向第一继电器(85)和反向第二继电器(86),所述正向第一继电器(83)的触点两端分别与正向供电电源(81)的正极和电磁铁(72)电连接,所述正向第二继电器(84)的触点两端分别与正向供电电源(81)的负极和电磁铁(72)电连接,所述反向第一继电器(85)的触点两端分别与反向供电电源(82)的正极和电磁铁(72)电连接,所述反向第二继电器(86)的触点两端分别与反向供电电源(82)的负极和电磁铁(72)电连接,所述正向第一继电器(83)的线圈、正向第二继电器(84)的线圈、反向第一继电器(85)的线圈和反向第二继电器(86)的线圈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潜航器机体(1)上设置有水压传感器(11),所述水压传感器(11)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34)根据水压传感器(11)传输的信号控制正向第一继电器(83)的线圈、正向第二继电器(84)的线圈、反向第一继电器(85)的线圈和反向第二继电器(86)的线圈的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5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环(57),所述密封环(57)与密封板(71)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通讯模块(4)贯穿水质检测盒(2),所述通讯模块(4)与水质检测盒(2)之间密封设置,所述通讯模块(4)露出水质检测盒(2)的一端上设置有光敏传感器(41),所述光敏传感器(41)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34)根据光敏传感器(41)传输的信号控制所述通讯模块(4)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潜航器机体(1)的下方设置有淤泥厚度检测组件(12),所述淤泥厚度检测组件(12)包括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所述超声波发射器(121)和超声波接收器(122)均与中央处理模块(34)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65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