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密作动/感知双模式一体化的微机械梳齿结构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89388.0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王赵鑫;张萌;张建海;刘鹏;周水龙;李聪;王顺博;王吉如;赵运来;赵久成;常枭;王文阳;候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N3/42;G01N3/06;G01B7/02;G01B7/16;B81B7/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感知 双模 一体化 微机 梳齿 结构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精密作动/感知双模式一体化的微机械梳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层(11)、器件层(12)、牺牲层(13)和衬底层(14),共同构成绝缘体上硅SOI三明治结构,其中器件层(12)由探针(15)、多组接线端子、两组横向静电梳齿结构(16)、两组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17)、两组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I(116)以及多组弹簧结构组成;各静电梳齿结构均由动极板和静极板交替排列而成,其中动极板与探针(15)构成动子,并通过多组弹簧结构与定子相连;微机械梳齿结构(1)属于微型器件,器件整体尺寸设定为L×(H1+H2+H3)×W,其中器件层(12)厚度为H1,牺牲层(13)厚度为H2,衬底层(14)厚度为H3;
所述的多组接线端子由沉积在器件层(12)上的金属层(11)组成并对称布置在探针(15)轴线两侧,其中金属层I(111A)、金属层II(111B)和金属层IX(115)控制探针(15)或动子的电压极性;金属层III(112A)和金属层IV(112B)控制横向静电梳齿结构(16)定极板的电压极性;金属层V(113A)和金属层VI(113B)控制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17)定极板的电压极性;金属层VII(114A)和金属层VIII(114B)控制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I(116)定极板的电压极性;通过改变各组静电梳齿结构中定极板和探针(15)或动子的电压极性产生相对运动,实现静电驱动加载,并且通过探针(15)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改变极板间距产生电容变化,实现载荷和位移/变形的精确检测;
所述的多组弹簧结构由二维弹簧结构I(18)、一维弹簧结构II(19)和Y3-弹簧结构(110)组成,其中Y3-弹簧结构(110)采用单一柔性直梁形式;所述二维弹簧结构I(18)由两组Y1-弹簧结构(181)和X-弹簧结构(182)组成,其中Y1-弹簧结构(181)采用两组单一柔性直梁形式;X-弹簧结构(182)采用一组折叠式柔性梁形式,连接探针(15)与定子;所述一维弹簧结构II(19)由Y2-弹簧结构(191)和过冲保护结构(192),其中Y2-弹簧结构(191)采用一组折叠式柔性梁形式,过冲保护结构(192)在探针(15)轴线方向即Y轴间隙较小且间隙两侧电压极性相同,当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17)和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I(116)所施加偏置电压大于临界pull-in电压,过冲保护结构(192)将首先接触提高受载方向即Y轴刚度,避免各组静电梳齿结构动静极板相接触发生短路破坏;
所述的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17)是由对称分布在动子移动梁两侧的十七对静电梳齿结构组成,同理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I(116)包含两组各四十对静电梳齿结构,结合一维弹簧结构II(19)和Y3-弹簧结构(110)实现动子沿Y轴驱动与检测;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17)参数设定为:同极性极板间隔为D2,极板间重叠长度为L2,异极性极板间隔分别为d3和d4,d3d4,而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I(116)参数设定为:同极性极板间隔为D3,极板间重叠长度为L3,异极性极板间隔分别为d5和d6,d5d6,要求D3D2,L2L3,d6d3;根据静电力学基本理论可知,已知相对介电常数ε,极板间电压分别为V2和V3,则
其中Fd1和Fd2为由于间隙改变引起的法向静电驱动载荷,C2和C3是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17)和法向静电梳齿结构II(116)电容值;同时,分别对公式(1)至(4)求偏导数,计算不同静电梳齿结构参数的载荷灵敏度和位移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93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