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1053.2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军红;张亚斌;杨保平;崔锦峰;田力;包雪梅;张秀君;慕波;周应萍;郭永亮;王露蓉;王念念;何婷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C08K5/5455;C08L63/00 |
代理公司: | 37245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玉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氧 氧基 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羟基二苯甲酮 有机高分子材料 反应型阻燃剂 协同阻燃作用 硅烷偶联剂 含磷阻燃剂 二苯甲醇 二苯甲酮 分子设计 阻燃性能 还原剂 磷杂菲 元素磷 阻燃剂 氧化物 杂化 制备 还原 引入 | ||
1.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所示,
2.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步骤1,将4,4'-二羟基二苯甲酮、溶剂1、缚酸剂混合,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30℃搅拌反应30min,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和四氯化碳25℃搅拌反应1h,加水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即DODH;
步骤2,混合4,4'-二(二苯氧磷-6-氧基)还原剂、溶剂2在25℃下搅拌反应4h,减压蒸干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即DODOH;
步骤3,将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溶剂3、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催化剂混合,50℃搅拌反应2h,减压蒸干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3次,减压蒸干二氯甲烷得到淡黄色固体,利用柱层析法体积比V/V石油醚:乙酸乙酯=1:1或体积比V/V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提纯产品,得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烷基氨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即DOTS。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原料的配比为:
4,4'-二羟基二苯甲酮 1份;
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2.0~2.3份;
四氯化碳 1.0-1.3份;
所述步骤1中,所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酮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1.0:1.0~1.3;
所述步骤3中,所述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与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物质的量比为1:1.0~1.2,4,4'-二(二苯氧磷-6-氧基)二苯甲醇与催化剂物质的量比为1:0.01~0.1。
缚酸剂为碳酸钠、碳酸钾、三乙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溶剂1是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缚酸剂为碳酸钾、碳酸钠、三乙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氦气、氮气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溶剂2是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是硼氢化钠、氢化铝锂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溶剂3是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P、N、Si三元杂化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是异辛酸亚锡、三乙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10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