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穿墙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1474.5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4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魏培坤;原野;陈松赟;陈海兵;侯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4/64 | 分类号: | H01R4/64;H02G3/22;H02G15/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穿墙 装置 使用 方法 | ||
1.一种用于供线束穿墙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穿墙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容纳腔;
屏蔽接地组件,所述屏蔽接地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和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屏蔽接地组件包括接地环和安装在所述接地环上的屏蔽套圈,每一个所述屏蔽套圈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供所述线束穿过的第一通孔;和
密封芯,所述密封芯也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供所述线束穿过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密封芯与所述屏蔽接地组件对接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准,所述密封芯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得所述线束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时所述线束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弹性接触,
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屏蔽接地组件均被构造为能够导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环上设置有与所述屏蔽套圈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部以容纳所述屏蔽套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形成为圆筒状,所述接地环被构造为与所述壳体共轴、并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径相适应的外径的结构,且所述接地环从其径向边缘朝向其轴线凹陷而形成所述容纳部,以使得所述屏蔽接地组件在组装状态下能够适配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形成为圆筒状,所述密封芯被构造为与所述壳体共轴、并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径相适应的外径的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芯能够适配地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穿墙装置用于供多个线束穿墙,所述屏蔽套圈对应地为多个,且所述密封芯上的所述第二通孔也对应地设置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中的一个设置为沿所述密封芯的轴线延伸,其余所述第二通孔围绕所述轴线均匀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圈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接地环上,所述密封芯以能够拆卸地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屏蔽接地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壳体和所述屏蔽接地组件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能够使所述屏蔽接地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密封芯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壳体和所述密封芯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能够使所述密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能够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的方向上彼此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定位孔配合以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对准;并且/或者
所述密封穿墙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能够彼此卡扣配合的上螺母和下螺母,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定位对准之后,所述上螺母和所述下螺母在所述壳体外侧相互卡合而将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在一起。
12.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穿墙装置而实现线束穿墙的方法,所述线束具有外屏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壁板上开穿墙孔,所述穿墙孔的尺寸与所述密封穿墙装置的壳体的外径相适应;
选取与线束的外径相匹配的屏蔽套圈和密封芯;
使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屏蔽套圈和所述密封芯,并使所述线束的外屏蔽层与所述屏蔽套圈接触;
将所述屏蔽套圈安装在接地环上、将所述接地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密封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和
封闭所述壳体并将密封穿墙装置固定在所述穿墙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14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