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相复合材料等效剪切模量确定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1830.3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9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平;贾文平;郑阳;江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孙岩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复合材料 等效 剪切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两相复合材料等效剪切模量确定方法和装置。所示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两相复合材料的基体相属性信息、夹杂相属性信息和加工信息;根据加工信息和基体相属性信息,得到基体相杨氏模量和基体相泊松比;根据加工信息和夹杂相属性信息,得到夹杂相杨氏模量和夹杂相泊松比;利用基体相杨氏模量、基体相泊松比、夹杂相杨氏模量和夹杂相泊松比通过预设自洽算法,得到待分析两相复合材料的等效剪切模量。本方法结合加工信息、基体相属性信息和夹杂相属性信息,得到表征夹杂相和基体相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所需的信息量较少,并利用预设自洽算法以显示描述方式获得等效剪切模量,降低了计算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两相复合材料特性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相复合材料等效剪切模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最小特征度在微/纳米水平的两相复合材料,两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其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传统的两相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主要采用微/纳米压痕方法和细观力学法;微/纳米压痕方法利微型刚性压头挤压待测物使其产生形变,进而通过分析压头的载荷-位于曲线得到待测物的力学参数;采用微/纳米压痕对两相材料进行表征时,由于缺乏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所测数据并不能反映材料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能;采用细观力学方法时,往往因为所用细观力学模型比较复杂,使用的参数在实验中难以测得而受到阻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参数量少、且计算成本低的两相复合材料等效剪切模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两相复合材料等效剪切模量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析两相复合材料的基体相属性信息、夹杂相属性信息和加工信息;
根据所述加工信息和所述基体相属性信息,得到基体相杨氏模量和基体相泊松比;
根据所述加工信息和所述夹杂相属性信息,得到夹杂相杨氏模量和夹杂相泊松比;
利用所述基体相杨氏模量、所述基体相泊松比、所述夹杂相杨氏模量和所述夹杂相泊松比,通过预设自洽算法,得到所述待分析两相复合材料的等效剪切模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加工信息和所述基体相属性信息,得到基体相杨氏模量和基体相泊松比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加工信息是否影响所述基体相属性信息;
若否,则获取标准基体相试样的第一基体相杨氏模量和第一基体相泊松比,其中,所述第一基体相杨氏模量和所述第一基体相泊松比利用查询预设材料属性库、拉伸试验和纳米压痕试验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加工信息是否影响所述基体相属性信息以后还包括:
若是,则获取基体相试样的第二基体相杨氏模量和第二基体相泊松比,其中,所述基体相试样通过所述加工信息制得,所述第二基体相杨氏模量和所述第二基体相泊松比利用拉伸试验或纳米压痕试验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加工信息和所述夹杂相属性信息,得到夹杂相杨氏模量和夹杂相泊松比包括;
判断所述加工信息是否影响所述夹杂相属性信息;
若否,则获取标准夹杂相试样的第一夹杂相杨氏模量和第一夹杂相泊松比,其中,所述第一夹杂相杨氏模量和所述第一夹杂相泊松比利用查询预设材料属性库、拉伸试验和纳米压痕试验中的一种方式生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加工信息是否影响所述夹杂相属性信息以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1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