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2025.2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德;沈暑龙;徐伟;杨幸;张帅;范文晶;黄磊;洪林;龚琦;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继电器 闭合 继电器 计算机控制 点火 导弹 电磁继电器 点火电源 手动控制 第三级 第一级 点火控制装置 发射控制系统 控制技术领域 点火继电器 继电器串联 地面发射 点火过程 点火控制 检测电路 有效应用 火工品 验证 检测 试验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涉及地面发射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导弹点火过程中,采用三级继电器串联及手动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点火控制策略,以保证导弹点火的安全性。其中第一级继电器采用固态继电器,手动控制点火电源接入;第二级继电器采用固态继电器,计算机控制点火继电器闭合;第三级继电器采用电磁继电器,计算机控制接入的方式。点火时,首先闭合第一级固态继电器,通过检测电路检测点火电源接入的正确性;其次闭合第三级电磁继电器,解除火工品保护;最后闭合第二级固态继电器,完成导弹点火。该方法通过试验验证,有效应用型号的发射控制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面发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三级继电器串联及手动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的点火控制策略、保证导弹点火安全性的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导弹点火安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到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安全性,是避免导弹火工品误点火的重要手段。
控制装置部分,如专利文献CN203011249U公开的一种导弹助推器点火安全保险电路,包括助推器点火桥带和点火供电电源,还包括点火指令控制继电器和分离信号控制继电器,其中:点火指令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点火供电电源的正端连接,其公共触点与分离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分离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公共触点与助推器点火桥带的正端连接,其常闭触点与所述点火供电电源和助推器点火桥带的负端连接;分离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线圈正端用于接收发射载体输出的分离指令,点火指令控制继电器的线圈正端用于接收导弹输出的助推器点火指令,且点火指令控制继电器和分离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线圈负端均与点火供电电源的负端连接。
控制方法部分,目前国内导弹发射点火控制通常采用电磁继电器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方法。该方法的控制过程是,计算机接收到导弹发射指令后,送出IO控制指令,自动先后控制两级电磁继电器闭合,将点火电压送至导弹火工品上。该过程存在两项缺点,一是点火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一旦计算机启动过程中IO端口电平不稳或计算机软件运行异常,将导致意外点火,产生安全事故;二是点火电源的电压值一般都大于电磁继电器触点标称电压值28V,电磁继电器一般都是在触点电压过载的情况下工作,这种使用工况会大大缩短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进而产生触点粘连现象,同样导致导弹意外点火。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导弹安全点火控制方法,可以保证导弹的安全点火。该方法采用两级固态继电器和一级电磁继电器相串联的方式,采用手动控制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导弹点火。该方法通过试验验证,有效应用型号的发射控制系统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包括三级继电器,即包括第一级继电器、第二级继电器以及第三级继电器;
所述第一级继电器、第二继级电器、第三级继电器依次串联;
所述第一级继电器包括固态继电器;所述第二级继电器包括固态继电器;所述第三级继电器包括电磁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继电器为手动控制继电器;第二级继电器和第三级继电器均为计算机控制继电器。
优选地,三级继电器的导弹点火闭合先后顺序依次为第一级继电器、第三级继电器、第二级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还包括导弹火工品;所述导弹火工品设置在第三级继电器一侧;
所述第三级继电器能够隔断第一级继电器和/或第二级继电器产生的漏电流,防止该漏电流施加在导弹火工品上。
优选地,所述导弹安全点火控制装置还包括点火电源;所述点火电源设置在第一级继电器一侧;
所述第一级继电器能够匹配点火电源的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